中年学道负心期,始信杨朱亦泣岐。
扰扰渐忘聊自遣,空空仅似有何知。
倘逢南郭堪相偶,解读西铭不恨迟。
底事别来如对面,问君可是破群疑。
屠竹墟有贻次答(注释)中年学道负心期,始信杨朱亦泣岐。
扰扰渐忘聊自遣,空空仅似有何知。
倘逢南郭堪相偶,解读西铭不恨迟。
底事别来如对面,问君可是破群疑。
逐句释义:
- 屠竹墟有贻次答:屠竹墟有一个人留下了他的遗作《贻次答》,作者对此进行了回应。
- 中年学道负心期,始信杨朱亦泣岐:“在中年时,我学习道家的教义,但心中充满了负疚和疑惑,直到我开始思考杨朱的思想,我才意识到哭泣也是人之常情。”
- 扰扰渐忘聊自遣,空空仅似有何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忘记了那些烦恼,只想找一些事情来消遣,但我觉得自己对很多事情都一无所知。”
- 倘逢南郭堪相偶,解读西铭不恨迟:“如果我能遇到一个能理解我的人,我会很高兴地与他一起解读《西铭》这本书。”
- 底事别来如对面,问君可是破群疑:“为什么我和你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你是否可以消除我的疑虑,让我不再困惑?”
-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中年时期对于道家和杨朱思想的探索和思考。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内心世界,试图找到一种方法来摆脱负疚感和迷茫。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找到了一些答案,但也感到有些困惑和不安。最后,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理解他的人,与他共同解读《西铭》。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救赎的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内心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