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南郭化城居,景物依依六代馀。
华榜犹悬中使敕,宝函常护上乘书。
烛龙夜夜留金塔,灵鹫朝朝映绮疏。
却忆山阴王子辈,昔年曾此话玄虚。

【注释】

登报恩寺浮图怀龙溪:登上报恩寺的塔,怀念龙溪。

金陵:今南京,古称金陵。

南郭化城居:在南京城南门外的化城上居住。

景物依依六代余:指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留下的遗迹和景象。

华榜犹悬中使敕:中使即宦官,唐宋时由皇帝派遣的使者也叫做中使。

宝函常护上乘书:宝函,即佛经的宝函,佛教徒用来保护重要经文的金匣。上乘书指佛教经典。

烛龙夜夜留金塔,灵鹫朝朝映绮疏:烛龙,神话中的神物,传说能吐火。这里借指报恩寺内的佛像。灵鹫山,梵语作“迦陵频伽”,印度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绮疏,华丽的帷帐。

却忆山阴王子辈,昔年曾此话玄虚:却忆,回想。山阴,今浙江绍兴,古代有王羲之的故居。王子辈,王子猷(yòu),晋人。他与谢安、孙绰等游于会稽山阴。曾在此泛舟,至一高岩下,见岩壁间题有“王右军”三字,于是说:“我从前曾在此地谈论过《兰亭序》,现在又在这里看见‘王右军’三字,真是天假良缘啊!”玄虚,玄妙虚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京报恩寺游览时所作。报恩寺位于南京市玄武门外,南朝时为梁武帝舍身为奴之处。《报恩寺浮图》即是这座寺庙的名字。诗题中“报恩”,实寓“报恩”,以表敬仰之情。首句“登报恩寺浮图”点明题旨。次句“怀龙溪”,即对报恩寺怀古。“龙溪”,即南京龙江关外,有江水注入长江之处。“怀龙溪”,当有思古之幽情。三、四两句写景,六朝的遗迹历历在目,而报恩寺塔依然屹立不倾,佛经仍然受到重视。五、六两句写夜景,烛龙吐光,灵鹫照影,一派繁华气象。最后两句回忆当年与王子猷同游山阴的往事,感叹岁月易逝,人事全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