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矜万户贵,但爱五千文。
身病人谁问,钟残性自闻。
惯邀鹿苑士,厌对虎符军。
底事频推毂,怜君重报勋。

罗洪先,明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方志学者,曾任翰林院修撰等职。他的作品《万鹿园总戎卧病临江邀晤天王寺》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全诗如下:不矜万户贵,但爱五千文。身病人谁问,钟残性自闻。惯邀鹿苑士,厌对虎符军。底事频推毂,怜君重报勋。

[2^]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万鹿园总戎卧病临江邀晤天王寺”一句,不仅揭示了诗人的身份和背景,更深刻地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3^]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致的艺术形式,展示了罗洪先在诗歌领域的卓越成就。诗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使他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4^] 诗中的“不矜万户贵,但爱五千文”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价值的尊重。而“惯邀鹿苑士,厌对虎符军”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对不同事物的偏好。这些特点使得罗洪先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后世无数文人的楷模。

[5^] “身病人谁问,钟残性自闻”两句,既揭示了诗人身处困境却不被世事所扰的心态,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这种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使他能够更好地领略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为之感动。

[6^] 诗中的“底事频推毂,怜君重报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其才华的认可。诗人不仅关心友人的生活和事业进展,还对其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许和支持,这种真挚的情感令人感动。

[7^] 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物活动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情趣。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万鹿园总戎卧病临江邀晤天王寺》成为一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8^] 诗中的句式结构和韵律安排都经过精心构思,使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这种严谨的结构布局,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也使其在艺术表现力方面更为出色。}
{### 诗句赏析及译文:

诗句一:“不矜万户贵,但爱五千文。”此句表达的是罗洪先对财富地位的淡然,他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内在的修养和学识。

译文:他不追求显赫的社会地位,只热爱那五千文的学问。

注释:这里的“五千文”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代表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诗句二:“身病人谁问,钟残性自闻。”描述了尽管身处困境,但内心依然保持平和,不被外界所扰。

译文:即使身体有病,也无人询问;只有我的琴声依旧,我的内心感受得以传递。

注释:“钟残”可能指弹琴至尽或钟声已绝,象征着孤独但坚持自我。

诗句三:“惯邀鹿苑士,厌对虎符军。”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无拘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译文:我常常邀请志同道合的隐士,厌倦了束缚我的官职生涯。

注释:“鹿苑士”可能指的是隐士或道士,而“虎符军”则可能指代世俗的官职。

诗句四:“底事频推毂,怜君重报勋。”这里诗人在反思过去的决策,并对友人的才能表示赞赏。

译文:为何不断推动你?因为你曾如此珍视我对你的信任并回报了我的恩情。

注释:“推毂”是一种古代的提拔方式,比喻推荐或提拔人才。

诗句五:“不矜万户贵,但爱五千文。”重复出现,强调了诗人对知识与品德的重视。

译文:不炫耀财富地位,却珍视五千文的学识与修养。

注释:“五千文”代表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学术成就。

诗句六:“身病人谁问,钟残性自闻。”通过描述自身的困境来强调内心的坚韧和宁静。

译文:即使身体不适,也无人过问;只有我的琴声和心志,独自传达着我的平静与坚定。

注释:“钟残”可能指琴声断绝或钟声消失,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坚持。

诗句七:“惯邀鹿苑士,厌对虎符军。”再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译文:我常常与那些隐居在山林中的高士为伍,远离官场的纷扰。

注释:“鹿苑士”指的是隐士,而“虎符军”则指朝廷的正规军队。

结语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罗洪先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其文字虽简,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高洁情怀和对知识与品德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