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生径里足清阴,陶翁篱落皆黄金。
晴山先生书满屋,亦有花竹清人心。
栋云飞尽日杲杲,玉华峨峨插晴昊。
境静应无俗客来,诗成自把芳樽倒。
有时寻壑复经丘,历历平生旧钓游。
春风高树啼黄鸟,秋水方塘泛白鸥。
真乐由来无内外,观物搜书两无碍。
说向傍人会者稀,高谈空自超三界。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共八句。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释:

  1. 晴山搜书舍为廖太守赋 - “晴山”可能是指一个山名或者地名,而”搜书舍”则可能是一个藏书的地方或机构。这里可能是在赞美廖太守的学问或藏书楼的建筑风格。
  2. 蒋生径里足清阴 - “蒋生”可能指的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之一,”径里”表示小路旁的树荫下。这句话可能是在描写蒋生的生活环境,强调其生活的宁静与舒适。
  3. 陶翁篱落皆黄金 - “陶翁”可能是指陶渊明,”篱落”是指篱笆和周围的环境,”皆黄金”则形容非常美丽,就像黄金一样珍贵。这句话可能是在赞扬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及其自然环境的美丽。
  4. 晴山先生书满屋 - “晴山先生”可能是对某个人的尊称,”书满屋”形容屋内书籍繁多,知识渊博。这句话是在赞美这位先生的学识深厚以及他丰富的藏书。
  5. 亦有花竹清人心 - “亦有”表示也有,”花竹”指花卉和竹子,”清心”意为使人心情平静。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这个环境的清新自然,让人心情愉悦,有助于修身养性。
  6. 栋云飞尽日杲杲 - “栋云”可能是指房屋上覆盖的云彩,”飞尽”意味着云彩消散,”日杲杲”则形容太阳明亮照耀。这句话可能在描绘天气晴朗的景象,给人带来希望和活力。
  7. 玉华峨峨插晴昊 - “玉华”可能是指美玉,”峨峨”形容高耸,”插晴昊”则是插入晴朗的天空。这句话可能是在赞美美玉的纯洁和美丽,以及它们在天空中的耀眼光芒。
  8. 境静应无俗客来 - “境静”指环境安静,”应无”表示应该没有,”俗客”指的是庸俗之客、不怀好意的人。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于宁静环境的珍视,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远离世俗的纷扰,保持内心的清净。
  9. 诗成自把芳樽倒 - “诗成”表示诗歌创作完成,”自把”意为自己拿起,”芳樽倒”则形容高兴地将酒倾倒出来。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作者在完成一首诗后的心情愉悦,喜欢以饮酒庆祝自己的成就。
  10. 有时寻壑复经丘 - “有时”表示有时候,”寻壑”即寻找深谷,”经丘”即经过山坡。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喜欢探索自然之美,无论是山谷还是丘陵都愿意去探访。
  11. 历历平生旧钓游 - “历历”形容清晰可辨,”平生”表示过去的时光,”旧钓游”即过去的垂钓经历。这句话可能是在回忆作者过去在河边钓鱼的美好时光。
  12. 春风高树啼黄鸟 - “春风”指温暖的风,”高树”表示高高的树木,”啼黄鸟”即黄莺啼叫。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春天时鸟儿欢快的歌唱声和温暖宜人的环境。
  13. 秋水方塘泛白鸥 - “秋水”指秋天的水,”方塘”是方形的池塘,”泛白鸥”即白色的鸥鸟在水面上漂浮。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秋天时湖面上鸥鸟自由自在的情景。
  14. 真乐由来无内外 - “真乐”指真正的快乐,”由来”表示从来如此,”无内外”即不分内外。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作者追求内心世界的快乐,不受外界干扰。
  15. 观物搜书两无碍 - “观物”指观察事物,”搜书”是指广泛阅读书籍。这句话可能是在强调通过观察和阅读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
  16. 说向傍人会者稀 - “说”指讲解,”向”表示面向或对着,”傍人”即周围的人。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作者认为真正懂得道理的人并不多。
  17. 高谈空自超三界 - “高谈”指高谈阔论,”空自”表示只是自己,”超三界”即超越三界(佛教中指天、地、人间)。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作者认为自己的思想境界超越了世俗的局限。

这首诗通过对晴山、书舍、陶翁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喜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通过对比古今人物的不同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古代智者的生活态度的赞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生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