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辙留连即故乡,石城斜日锦衣光。
官高独欠楼台地,身健何须服食方。
继粟深恩应有数,承家馀庆故难量。
都人拭目耆英会,莫遣风流擅洛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题干要求,即“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题干要求进行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宦辙留连即故乡”写诗人在金陵的宦途生涯,宦途之长与思乡之情相互映衬,表现了诗人宦游不归的苦况;颔联“石城斜日锦衣光”则写诗人对石城的依恋,用锦衣来象征自己的身份地位,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颈联“继粟深恩应有数”是说自己受到的恩惠之多,所以应当报答;尾联“承家馀庆故难量”则是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地位,全赖于祖辈的余荫,这是对自己命运的感叹,也是对朝廷的不满,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此诗以“少司马陈公进大司寇致仕侨居金陵”开篇,直接点明送别的对象和地点,交代了送别的缘由。“进大司寇”指升任大司农,官至司寇,即御史大夫,这是诗人的仕途经历。“致仕”是辞官退隐的意思。陈师道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一生沉沦下僚,屡受贬谪,但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陈师道曾两次出任监察御史等职,因多次上书论事触怒权臣而被贬谪到黄州,后来又调任陈州太仆,不久又迁升为徐州判官。由于他多次被贬,因此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创作的。
【答案】
(1)“宦辙留连即故乡”,意思是:宦途之长与思乡之情相互映衬,表现了自己宦游不归的苦况。
(2)“石城斜日锦衣光”,意思是:诗人以锦衣来象征自己的身份地位,表现了对石城的依恋之情。
(3)“官高独欠楼台地,身健何须服食方”,“继粟深恩应有数”,意思是:诗人受到的恩惠之多,应当报答;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和地位,全赖于祖辈的余荫,这是对自己的命运的感叹,也是对朝廷的不满。
(4)“都人拭目耆英会,莫遣风流擅洛阳”,意思是:不要让自己成为京城的闲人,不要让自己在洛阳放纵自得,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