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川总帝畿,贤劳那得谢驱驰。
江涛滚滚风初定,燕黍芃芃雨载滋。
多学竟须归易简,时文先与变支离。
临岐病眼分明在,不负清朝国子师。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大司成鲁莲”指鲁宗道,时任国子监祭酒,故称“北司成”。鲁宗道于景祐三年(1038)进士及第,历任太常博士、集贤院校理等职。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拜右谏议大夫。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拜翰林学士,次年拜礼部尚书,后罢知陈州,改知许州。哲宗即位,起知颍州。元符元年(1098),因反对蔡京被贬。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复为端明殿学士。建中靖国元年(1101),拜观文殿大学士,封魏国公。宋高宗绍兴五年(1162)病逝。

首联“南北山川总帝畿,贤劳那得谢驱驰”,写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感慨和勉励之情。首句写景,“南北山川总帝畿”,意思是说,京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有山有水,这些地方都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这一句既写出了京城的地理环境,又暗示友人在朝中的地位,同时也表明了友人即将到任的地点是京师。“贤劳”即“贤劳之德”,“那得谢驱驰”是说,你这样的德才兼备之人怎么能够推辞呢?“谢驱驰”意为推脱或拒绝。诗人用“贤劳之德”“贤劳之德”来赞扬鲁宗道,用“何得谢驱驰”来勉励鲁宗道。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其即将赴任工作的殷切希望。

第二联“江涛滚滚风初定,燕黍芃芃雨载滋”,描写了友人即将赴任工作的场景。上句写景,下句抒情,通过写景表达诗人的感情。诗人描绘了一幅江边景色图。江边的涛声阵阵,刚刚平息下来的风浪还依稀可见。江边的田野上,长着茂盛的草木。“燕黍芃芃”中的“燕”是燕子的意思,“黍”是一种庄稼,“芃芃”指草木茂盛的样子。“雨水滋润着大地”,说明天气晴朗,气候宜人。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友人即将赴任工作的繁忙景象,也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第三联“多学竟须归易简,时文先与变支离”,是全诗的重点。“多学”即“多学之能”,“竟须”即“必须”、“必然”,意为:要博学多识,就必须简化繁文缛节。“时文”是指当时科举考试的八股文。“支离”即“支离破碎”、“零散不全”的意思,这里指文章结构松散,内容空乏。上句写景,下句抒情,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认为,博学多识的人必须要善于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简化繁琐的内容,提高文章的质量。同时,他告诫友人,做文章一定要创新,不能一味地模仿。

第四联“临岐病眼分明在,不负清朝国子师”,写景叙事。诗人在送别友人的时候,看到友人眼中的病色,心中感到愧疚不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的期望和嘱托。“临岐”意为在路口分手,“病眼”意为眼睛有病,“分明在”中的“分明”意为明显、清晰可见。“负”是辜负的意思,“清朝国子师”意为担任宋朝的国子监祭酒一职。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鲁宗道之时,既表达了对鲁宗道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怀之情。这首诗以山水景物入题,以送别之意作结,构思巧妙,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