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之山美如玉,面山筑亭傍溪曲。
长风吹下万松声,百顷云涛恍心目。
手挥五弦歌紫芝,两耳天籁凌空飞。
人间众窍不足和,羊裘雪满迟来归。

【注释】

翠微:山色深绿。

亭:小凉亭或亭榭。

万松声:万木争鸣的声音。

紫芝:灵芝,古代传说中一种长生不老的草药。五弦琴是古时的一种乐器,有七根弦,所以称五弦琴。

羊裘:指隐士的装束。迟来归:指隐居不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兼写景抒情之作。前四句主要写亭子的位置、环境与气氛;后四句则侧重于写诗人在亭中的感受。

首句“翠微之山美如玉”,以“翠微”点明山色,以“美如玉”赞美山色之美,这是写亭子的位置和环境。

次句“面山筑亭傍溪曲”,写亭子建在山边,背靠着溪流,曲曲折折地依傍着山势,这是写亭子的地理条件和周围环境。“长风吹下万松声”,写风吹过万株松树,发出一片松涛声,这是写亭子的环境气氛。“百顷云涛恍心目”,写眼前的景象使作者心旷神怡,仿佛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波涛翻滚,这是写亭子周围景象给人的感受。

第三句“手挥五弦歌紫芝”,说作者在亭中弹起五弦琴,唱起《紫芝》的歌,这是写诗人在亭中的行为活动。

第四句“两耳天籁凌空飞”,说作者听到了天上传来的声音,这是写诗人听到的自然音响的感受。“天籁”即天然的音乐,这里泛指自然之声,包括风声、泉声等。

最后两句“人间众窍不足和,羊裘雪满迟来归”,说人间所有的音律都比不上天上的天籁美妙动听,而自己已久居山林,过着隐逸生活,所以归隐的愿望已经不能实现了。这两句是说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归隐愿望的无奈。

此诗以翠微之山为背景,描写了一座建在山边、背靠溪流、面临万松、四周云涛翻腾的亭子。亭中,诗人手执五弦琴,歌唱着优美的歌曲。他陶醉在这幽静的环境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但是,诗人的归隐之心却难以实现,因为人们无法听到像天籁般美妙动听的声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