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未没山,明霞烂西隅。
疏林俯平野,飞烟散轻凫。
宿鸟栖复鸣,灯火起邻墟。
明月照东园,馀寒袭裳襦。
启扃坐虚庭,延泳思莫舒。
世故感浮情,淳风朝夕殊。
玄天默无语,终尔归空无。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
“落日未没山,明霞烂西隅。”“未没”“烂”等词语点出了夕阳西下的景象;“明霞烂西隅”描绘了晚霞满天的美景。“落日未没山,明霞烂西隅”是第一联,描写傍晚的自然景色。
“疏林俯平野,飞烟散轻凫。”这四句写的是傍晚时分,诗人在野外漫步时所见的景象:稀疏的树林俯瞰着广阔的平原,薄雾般的云气消散在低空,几只水鸟正掠过水面。“疏林”“平野”“飞烟”“轻凫”等词语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宿鸟栖复鸣,灯火起邻墟。”“栖复鸣”中的两个叠词“栖”与“鸣”形象地表现了鸟儿栖息后又鸣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喜爱。“灯火起邻墟”中的“灯火”一词点明了夜晚,而“起”字又写出了夜晚的热闹。
“明月照东园,馀寒袭裳襦。”“明月”一词渲染了夜深人静的氛围。“余寒袭裳襦”描绘出诗人被夜风吹拂着衣襟的感受。
“启扃坐虚庭,延泳思莫舒。”“启扃”中的“启”字表现了诗人打开门的动作,而“扃”字则表明了室内无人的状态,表现了诗人独自面对空庭时的孤独。“延泳”中的“延”字表现出了诗人邀请朋友共饮的情态,而“泳”字则表现了诗人邀请朋友共饮时的惬意之情。“思莫舒”中的“想”字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想法,而“莫”字则表明了诗人无法实现这些想法的无奈。
“世故感浮情,淳风朝夕殊。”“世故”一词表明了世事的复杂,而“浮情”则表明了情感的浮躁。“淳风”一词表现了古代质朴、朴实之风的特点,而“朝夕殊”则表明了这种风气已经消失。
“玄天默无语,终尔归空无。”这里的“玄天”指的是高远的夜空,而“无语”则表明了天空的静寂。“终尔归空无”中的“终”字表明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认知,而“归空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虚无的认识。
【答案】
落日未没山,明霞烂西隅。
疏林俯平野,飞烟散轻凫。
宿鸟栖复鸣,灯火起邻墟。
明月照东园,馀寒袭裳襦。
启扃坐虚庭,延泳思莫舒。
世故感浮情,淳风朝夕殊。
玄天默无语,终尔归空无。
译文:
太阳还没落下山,夕阳的红光照红了西边。
稀疏的树林俯瞰着广阔的平原,轻薄的烟云飘散在低空。
鸟儿在树上歇息,又在枝头鸣叫,远处的灯火点亮了村庄。
明亮的月光洒满东园,清凉的秋意透着衣衫。
我推开门,坐在庭院里,思绪万千却难以释放。
世间的纷扰让我感慨万分,古人淳朴的风尚已不再存在。
星空沉默无言,最终回归到了一片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