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歌玉树,为乐殊未央。
金貂杂蛾眉,擘笺飞琼觞。
天子好风流,六宫游冶场。
欢娱不终日,隋兵来醉乡。
千年燕支井,破月照荒凉。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各题。

《读史杂述·其十三》

后庭歌玉树,为乐殊未央。
金貂杂蛾眉,擘笺飞琼觞。
天子好风流,六宫游冶场。
欢娱不终日,隋兵来醉乡。
千年燕支井,破月照荒凉。

译文

后宫中歌唱如玉树临风的美人,为了娱乐花费了无尽的时光。
金冠下插着貂尾,与美女共饮琼浆玉液。
天子喜欢风流韵事,六宫妃嫔在游玩享乐。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隋军突然入侵,使得他们沉迷于酒色之中,无法自拔。
那曾经繁华的燕支国古井,如今破败不堪,月光下映照出一片荒凉。

赏析

此诗是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魏学洢的作品。通过描绘宫廷中的奢侈享乐,反映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风气和人性欲望的反思。诗中通过对后庭歌舞的描写,展现了皇家生活的靡丽奢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批判和反思。

首句“后庭歌玉树”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在后庭中歌唱如玉树临风的美人,以此来形容皇帝和他的宠妃们的生活状态。这种描述方式不仅富有画面感,也反映了当时宫廷中歌舞升平的景象。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表面的赞美之中,而是在紧接着的两句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他提到了金冠下的貂尾,暗示了这些皇族成员虽然享受着富贵荣华,但内心却未必能够真正得到满足。而“擘笺飞琼觞”则进一步揭示了他们沉迷于酒色之中的本性。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宫廷生活的豪华,更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批判和否定。

接下来的句子“天子好风流,六宫游冶场”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皇帝本人就喜欢追求享乐,而他的后宫中更是充满了各种游手好闲、寻欢作乐的女子。这种描述不仅反映了当时宫廷内部的混乱和无序,更体现了诗人对于皇权滥用的担忧和不满。

最后两句“欢娱不终日,隋兵来醉乡”则是诗人对于整个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警示。隋朝的侵略打破了他们的欢乐和安逸,使得他们的沉醉变成了灾难和不幸。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朝代的灭亡的预示,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醒。

《读史杂述·其十三》通过对皇宫生活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奢靡和堕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批评和反思。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避免被虚荣和享乐所迷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