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保七尺,恬淡颇有馀。
志扶大厦倾,那得屏人居。
岌岌宋鼎折,扛者须贲诸。
袁刘两骲箭,射堋安得除。
青青石城月,夜夜石城闾。
黄𧟌捧玉玺,乳妪竟何如。
【注释】
①时危保七尺:意为在国家危难之际,自己还能保全性命。②恬(tián)淡颇有馀:形容人安闲自在,无忧无虑。③大厦倾:指国家的大业将倾。④撑(chēng):举。⑤贲(bēn):通“奔”,奔跑。⑥石城: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尝于夜中游宴,过东亭,会天暴雨,使人泛舟出戏。……至石子岗,风起浪涌,公甚惧,便回。见客船小者,乃亲自乘之与俱。……既而风雨渐歇,诸客遂歌乐饮宴。公与人酒共饮数巡,叹谓同游之士曰:‘吾所以为此达己者,当求胜我耳。今方知胜固在我,唯戒失之。”⑦乳妪:指谢安的母亲,乳名阿宁,是谢安的继母张氏。⑧黄𧟌:黄色的玉玺。⑨乳妪竟何如:意思是说母亲怎么样?乳娘即乳母,这里用乳娘来比作皇帝,意谓皇帝的恩宠和礼遇如何?⑩石城闾:石城的街巷。⑪黄𧟌:黄色的玉玺。⑫乳妪:指谢安的母亲,乳名阿宁,是谢安的继母张氏。⑬黄𧟌:黄色的玉玺。⑭乳妪:指谢安的母亲,乳名阿宁,是谢安的继母张氏。⑮黄𧟌:黄色的玉玺。⑯乳妪:指谢安的母亲,乳名阿宁,是谢安的继母张氏。⑰乳妪:指谢安的母亲,乳名阿宁,是谢安的继母张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前人咏史诗的评论之作。诗人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写历史典故来说明自己的政治理想。后两句以宋、魏、晋三个朝代的覆亡为例,指出如果统治者不能居安思危,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当时朝廷的腐败和无能深感忧虑。
中间四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认为,只有在国家危难之际,自己才能保住性命;而那些只顾享乐的人,是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接着,诗人又用“岌岌”这个词语来形容国家的形势。他认为,国家的大业即将倾覆,而那些想要逃避责任的人却仍然逍遥自在。最后一句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那些能够承担重任的人,应该像袁、刘一样勇敢地挺身而出;而那些逃避现实、苟且偷生的人,就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分析,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对当时朝廷的批评。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的形象,展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