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千馀仞,夹柏青云齐。
枝枝遥相盖,馀阴覆琼阶。
上有双鸳鸯,达曙酸且悲。
行者问闾里,云是焦仲妻。
前车勿驰驱,驻马且徘徊。
援琴谱清曲,曲罢声转哀。
可怜被逼迫,重伤相见稀。
生前痛离别,死后徒双飞。
注释:
拟古仍古韵 其五:模仿古人的诗歌体裁写。
华山千馀仞,夹柏青云齐:华山有一千多丈高,山上长满了苍翠的柏树。
枝枝遥相盖,馀阴覆琼阶:树枝枝蔓生,远远的相互遮盖着,余光映照着那白玉般的台阶。
上有双鸳鸯,达曙酸且悲:在山巅之上,有对鸳鸯,它们一直等到天亮还相互依恋着。
行者问闾里,云是焦仲妻:过路的人询问这地方是谁居住的。
前车勿驰驱,驻马且徘徊:前面的车辆不要急促前行,停下来再仔细观看。
援琴谱清曲,曲罢声转哀:拿起琴弹奏起凄婉的旋律,曲子结束声音却越发悲哀。
可怜被逼迫,重伤相见稀:可惜是被逼迫才来到此处,只能与亲人短暂地见面。
生前痛离别,死后徒双飞:活着的时候因离别而痛苦,死后只能在天上相伴飞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拟古之作,作者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华山的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离别的痛苦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首句“华山千馀仞,夹柏青云齐”,诗人描绘了华山的高峻和苍翠的柏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景象。华山作为中国古代的名山之一,象征着崇高和威严,而“夹柏”则暗示了华山上的柏树生长得郁郁葱葱,充满了生命力。
第二句“枝枝遥相盖,馀阴覆琼阶”,则是诗人对华山上景色的细致观察。树枝茂盛,枝叶交织,形成了一片遮天蔽日的景象,余荫覆盖在白玉般的台阶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第三、四句“上有双鸳鸯,达曙酸且悲”,诗人通过对比来表现华山上的情景。华山顶上的两只鸳鸯,一直到天亮还在相互依偎,这种深情厚爱令人感动不已,却又因为彼此的分离而感到悲伤。
第五、六句“行者问闾里,云是焦仲妻”,诗人通过行人的询问引出了故事背景。行者好奇地向当地人打听这位美丽的女子是谁,得知她是焦仲的妻子后,不禁心生同情。这里的“云”字,暗示了故事的神秘性和未知性。
第七、八句“前车勿驰驱,驻马且徘徊”,诗人用“前车”这个比喻,暗示了前方的道路可能会充满困难和挑战。因此,他劝诫行者不要匆忙前行,而是应该停下来仔细思考和观察。这里的“驻马”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行者驻足观望的情景。
第九、十句“援琴谱清曲,曲罢声转哀”,诗人以音乐为引子,引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主人公手持琴弦,弹奏起凄美动人的旋律,曲调悠扬却让人感到更加忧伤。最后一句“曲罢声转哀”,则将主人公的情感推向高潮。
第十一、十二句“可怜被逼迫,重伤相见稀”,诗人感叹主人公的命运多舛。他被逼迫来到这个地方,只能与亲人短暂地相见,这种无奈和悲痛让人心生怜惜。
结尾两句“生前痛离别,死后徒双飞”,诗人通过对生死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活着的时候因离别而痛苦,死后只能在天上相伴飞翔,这种生死轮回的观念让人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整首诗通过描绘华山的美丽景色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拟古手法,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得整首诗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情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