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卧穷巷,泠然护幽独。
入门狭于舟,偃蹇数椽屋。
梅雨夜来过,床趾秀苜蓿。
残书四五卷,石枯毛颖秃。
敝榻庋古画,淋漓潇湘竹。
中有梅道人,斜枝拖半幅。
迎风势掀舞,疑入筼筜谷。
稚子发散乱,闽音解呼六。
新从武夷来,生小武夷麓。
问之了不领,频笑眉纹蹙。

注释:

  1. 故人:老朋友。
  2. 穷巷:偏僻的小巷子。
  3. 泠然:寂静的样子。
  4. 幽独:独自一个人。
  5. 入门:进入大门。
  6. 狭于舟:比船还窄。
  7. 偃蹇:形容房屋简陋、不高大。
  8. 数椽屋:几间破瓦房。
  9. 梅雨:指连绵细密的春雨。过:经过,降临。
  10. 床趾:床沿。秀苜蓿:长出苜蓿菜。
  11. 残书:破旧的书籍。四五卷:很多卷。
  12. 石枯毛颖秃:石头已经干裂,笔尖都磨秃了。毛颖:笔尖,泛指笔。
  13. 敝榻:破旧的床铺。庋:放置。古画:旧时的画像,这里指书画。
  14. 潇湘竹:潇水和湘水的竹子。
  15. 中有梅道人:其中有名叫梅花道人的。
  16. 斜枝:树枝斜向生长。拖半幅:挂在半空上。
  17. 筼筜谷:竹丛中的道路,即竹林深处。
  18. 稚子:小儿子。发散乱:头发散乱。
  19. 闽音解呼六:闽地方言里叫“六”的声音。
  20. 武夷来:从福建武夷山来。武夷:福建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1. 了(le):明白,了解。领:理解。
  22. 频笑眉纹蹙:频繁地笑,皱起眉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朋友卞子厚一同游览他的家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卞子厚的家景以及他的生活情况,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首句”故人卧穷巷”点明诗人与卞子厚之间的友谊,也暗示了卞子厚家境贫困。第二句”泠然护幽独”则描写了卞子厚的生活环境,宁静而又孤独,这为后文进一步描绘他的生活状况奠定了基础。
    第三句”入门狭于舟”和第四句”偃蹇数椽屋”进一步描绘了卞子厚的家贫之状,狭小的居住环境让人感到生活的艰辛。第五句”梅雨夜来过,床趾秀苜蓿”则是对卞子厚生活状态的具体描写,通过雨水滋润和苜蓿的生长,展现了卞子厚生活的艰难。
    第六句”残书四五卷,石枯毛颖秃”则进一步揭示了卞子厚的贫穷,他虽然有一些书籍可以阅读,但已经非常破旧,连笔尖都已经磨损殆尽。第七句”敝榻庋古画,淋漓潇湘竹”则是对卞子厚家内环境的再描述,古画挂在那里,而潇湘竹则象征着卞子厚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第八句”中有梅道人,斜枝拖半幅”则是对卞子厚家中主人的描绘,他是一位名叫梅花的道士,他的树枝斜向生长,仿佛在诉说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第九句”迎风势掀舞,疑入筼筜谷”则是对卞子厚生活态度的具体描绘,他在风中摇曳生姿,如同置身于深山老林之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十句”稚子发散乱,闽音解呼六”则是对卞子厚家的孩子的描绘,他们的头发散乱无序,闽地方言中叫“六”的声音清晰可辨。第十一句”新从武夷来,生小武夷麓”则是对卞子厚家族背景的补充,他从武夷山而来,出生在武夷山下。第十二句”问之了不领,频笑眉纹蹙”则是对卞子厚性格的描绘,他对于问题的回答总是含糊其辞,而每当被询问时,他都会笑容满面,眉宇间透露出愉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卞子厚家内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其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的描述,展现了卞子厚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苦和人们的苦难生活状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