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林幽屿绕檐楹,花竹纷披照眼明。
宾客盈门无俗状,儿孙终夕有书声。
山容青露云方敛,芸叶香生雨半晴。
诗料满前吟不尽,神仙何必住蓬瀛。
秀野堂
在穹隆的林冠中,有幽深的屿岛环绕着屋檐与楹柱。花儿与竹子纷披,灿烂地照人眼帘。
宾客盈门,无俗态之人;儿孙终夕,有书声琅琅。
山容青翠欲露,云彩方敛;芸叶香生微雨半晴。
诗歌材料满前,吟诗吟不尽,神仙何必住蓬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秀野堂美景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对秀野堂周边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
首联“穹林幽屿绕檐楹,花竹纷披照眼明”,诗人用“穹”“幽”等形容词来形容树林和岛屿,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绕檐楹”和“花竹纷披”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秀野堂周围的环境。这里的“花竹”既指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也暗指文人雅士的才情和风骨。诗人通过对这些植物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颔联“宾客盈门无俗状,儿孙终夕有书声”,进一步描绘了秀野堂内外的景象。这里,诗人以“宾客盈门”为线索,展现了一幅和谐、热闹的画面。同时,“无俗状”三字又巧妙地点出了秀野堂的独特之处——远离尘嚣,保持一份清高脱俗的气质。至于“儿孙”二字,则暗示了家族传承的延续和繁荣。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颈联“山容青露云方敛,芸叶香生雨半晴”,则是诗人对于秀野堂周围自然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这里,“山容”指的是群山的轮廓,“青露”则形容清晨山间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而“芸叶香生半晴”则形象地描绘了春雨过后,树叶散发出阵阵清香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深深喜爱和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
尾联“诗料满前吟不尽,神仙何必住蓬瀛”,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在这里,“诗料”不仅是指秀野堂中的美景,更是指诗人心中所蕴含的美好诗篇和智慧。诗人通过“吟不尽”这一表述,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智慧的追求永无止境的理念。而“神仙何必住蓬瀛”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在这里,“蓬瀛”原本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之地,但诗人将其理解为一种理想境界。他通过反问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既然人间已有如此美好的环境和条件,那么追求更高境界又有何难呢?
这首诗以秀野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更高境界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