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避寇逐行舟,百感中来不自由。
秦地故人成远梦,汉家宫阙动高秋。
云拖雨脚连天去,水带离声入梦流。
谁念为儒逢世难,寂寥灯下不胜愁。
【注释】
己巳:唐德宗贞元二年。
羊城:即广州,今属广东。
桂华:山名,在今广西桂林。
李嘉祐(yòu):唐代诗人。
京口:今江苏镇江。
旅泊:客居他乡。
发引:指发丧的仪式。
率成:犹言“随成”。
其三:第一部分诗的第三首,共十首。
百感中来不自由:百种感触一齐涌上心头,感到自己无法自主。
秦地故人:指在秦地的故交老友。
汉家宫阙:指汉朝的京都长安。
云拖雨脚:云雾拖住雨脚,形容云雨连绵不断。
水带离声:流水发出的声音仿佛带着离别的哀怨。
为儒逢世难:作读书人的碰上乱世,不能安身而到处飘泊。
寂寞灯下:在孤单无侣的夜晚,独自坐在灯下。
不胜愁:忧愁难以承受。
【赏析】
这是李嘉祐的《避寇将适羊城舟抵桂华兵阻未达用李嘉祐京口旅泊诗首句发引率成十首其三》中的第三首。
前两句写诗人乘舟避寇去往羊城的途中所遇到的险情。“移家避寇逐行舟”,是说全家迁到别处逃避战乱,只随身带了一只船顺流而下,一路行来,一路惊惶。“百感中来不自由”,则是说一路上心中充满了各种感受,但不知该从何说起,所以觉得内心非常不自由。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句,下面四句就是具体描述这一过程。
第三联写诗人所经之地的景象:“秦地故人成远梦,汉家宫阙动高秋。”诗人在经过秦地时,想起了过去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那些昔日的旧友已经成了遥不可及的梦中人了。而在汉家京都长安,看到宫殿楼阁,也让人感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这两句是写沿途所见之景和所思之情,其中既包含着对故土的眷念,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之感。
第四联写诗人的所见所闻:“云拖雨脚连天去,水带离声入梦流。”诗人继续前行,看到天空中的云和雨都仿佛拖拉着长长的身影,连着天地之间,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同时,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仿佛带着离别的哀怨,让人心生感慨。这两句是写诗人所经历的景象和所听的声音,其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无常之感的感慨。
最后一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谁念为儒逢世难,寂寥灯下不胜愁。”诗人在旅途中感到孤独无助,只能借读书来消磨时间。然而,在这个寂静的夜晚里,诗人又不禁感到忧愁难耐。这最后的一句是全诗的总收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以“避寇将适羊城”为起兴之笔,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和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既包含对故土的眷念和对世事无常之感的感慨,也透露出对人生的忧思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