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烟树隐云幢,桃叶波平夜渡江。
野艇无人时泛泛,海鸥骄客故双双。
春愁不发王孙草,归梦徒依玉女窗。
欲濯沧浪歌一曲,九回肠断不成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晚发胥江》

译文:
万家炊烟袅袅升起,隐映在云幢之中,桃叶渡波面平如镜,夜渡江水。
野艇无人时泛泛,海鸥与骄客双双相伴。
春天的愁思无法寄托于王孙草,归梦只能依偎在玉女窗前。
想洗濯沧浪之水,高歌一曲,却九曲十八弯,难以成调。

注释:

  1. 晚发胥江:晚上从胥江出发。
  2. 烟树隐云幢:烟雾缭绕,树木隐映在云朵之间。
  3. 桃叶波平:指的是渡口的桃叶渡。
  4. 野艇无人:野艇上没有人。
  5. 海鸥骄客:海鸥和客人都显得骄傲自得。
  6. 王孙草:一种植物,常用于比喻春愁。
  7. 玉女窗:玉女居住的地方,也用来比喻家。
  8. 沧浪:沧浪水,这里指江水。
  9. 欲濯沧浪歌一曲:想要洗涤心灵,唱一曲歌曲。
  10. 九回肠断不成腔:形容歌声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与思念,以至于声音无法完整表达出来。

赏析:
张祜(生卒年不详),唐朝著名诗人,字君瑞,一作君瑞,河南府洛阳人,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登进士第。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写山水风景和咏史抒怀。此诗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下的江边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夜晚渡江画面。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万家烟树隐云幢,桃叶波平夜渡江。”开篇便以烟雾缭绕的树木和云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诗人用“烟树”来形容暮色中的树林,给人以静谧、祥和之感;“云幢”则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桃叶渡”点明了诗题,也为接下来的叙述铺垫了背景。“夜渡江”则暗示了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选择了这个时刻来渡江,可能是为了避开白日的喧嚣。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还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宁静夜晚的向往与喜爱。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展现了夜晚江边的宁静与美丽:“野艇无人时泛泛,海鸥骄客故双双。”诗人观察到一只只野艇在宁静的水面上游弋,海鸥们与游子一同享受着这份宁静。这里的“骄客”既指海鸥,也可能暗指那些与海鸥一同飞翔的人,象征着自由与快乐。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生命力。

美好的景象并没有让诗人忘记家乡:“春愁不发王孙草,归梦徒依玉女窗。”尽管身处异地,但诗人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他用“王孙草”来比喻心中的春愁,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他还将家乡比作“玉女窗”,意味着自己只能在梦中回到那遥远的家园。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忧伤,但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最后两句诗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欲濯沧浪歌一曲,九回肠断不成腔。”诗人想象着自己在清澈的沧浪水边歌唱,但歌声似乎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还透露出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诗人试图通过歌唱来抒发心中的哀愁,但最终却感到无力回天,无法将情感完整地传达出来。这种情感的压抑与无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凉与伤感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江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