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东望郁岧峣,秀色凌空近可招。
路转翠微知有寺,地连沧海见生潮。
洞中景似桃源小,云外踪疑石磴遥。
闻说诛茅栖隐者,几多清兴逼尘嚣。
【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昆山玉峰的秀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吴门东望郁岧峣(yáo)——吴门:指苏州城。岧峣(tiáo yáo):山峦高耸。
秀色凌空近可招(zhōu)——“凌”:高出。“招”:引。
“路转翠微知有寺”,路转:山路弯曲。翠微:青翠欲滴的山峰。
地连沧海见生潮——“沧海”:大海。“生潮”:指海水涨潮。
洞中景似桃源小,云外踪疑石磴遥——“桃源”:《桃花源记》中的地名。(传说)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后用为称理想的境地或僻静之所。
闻说诛茅栖隐者,几多清兴逼尘嚣——“诛茅”:指砍伐树木,建造房屋居住。(“栖隐者”:隐居的人。“清兴”:高雅的兴致、兴致。“逼尘嚣”:被繁华的城市所包围。)
【注释】
- 吴门:指苏州城。2. 岧峣(yáo),指山峦高耸。3. 凌空,高出的意思。4. 转:弯。5. 翠微,青翠欲滴的山峰。6. 海:大海。7. 生潮:海水上涨。8. 桃源:传说中的避世地方。9. 石磴(dàn):石阶。10. 清兴,高雅的兴致。“逼”通“迫”,迫近。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赞美昆山玉峰的高峻秀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首联写登临所见,颔联描写山寺之景,颈联描绘洞中景色如画,尾联则表达了对隐居之人的羡慕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