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波亭下水如天,送子离情倍黯然。
读礼已终三载后,辞家又向五云边。
壶觞杂坐依林草,箫鼓齐鸣动祖筵。
日暮分携凝望处,风帆渐远孝廉船。
送朱孝廉起复
通波亭下水如天,送子离情倍黯然。
读礼已终三载后,辞家又向五云边。
壶觞杂坐依林草,箫鼓齐鸣动祖筵。
日暮分携凝望处,风帆渐远孝廉船。
注释:
- 通波亭:水波亭,在今南京市玄武湖内。水如天:形容湖水清澈,与天空相映,如同天上的水面。
- 黯然:悲伤、沮丧的样子。
- 读礼:这里指参加科举考试。已终:已经结束。三载:三年。
- 辞家:告别家。又:再一次。向:到……去。五云:古人认为天上有五色云为吉祥之兆,此处代指朱孝廉将要前往的地方。
- 壶觞(chāng)杂坐:酒杯、酒壶随意摆放在一起坐着。依:倚靠。林草:树木和草丛。
- 箫鼓:乐器,此处指吹奏音乐。齐鸣:声音和谐地响起。动祖筵:让祖上的祭席都为之动容。
- 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分携:分别。凝望处:凝视的地方。
- 风帆:船上的风帆。渐远:渐渐远离。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送别朱孝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首句“通波亭下水如天”,通过比喻,描绘了通波亭周围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送别的情景。
次句“送子离情倍黯然”,直接表达了送别的情感。”黯然”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不舍。
诗人描述了离别后的情境。“读礼已终三载后,辞家又向五云边。”这句话既回顾了过去的经历,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诗人转入了送别现场。“壶觞杂坐依林草,箫鼓齐鸣动祖筵。”这句诗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既有自然之美也有人文之乐。
最后一句“日暮分携凝望处,风帆渐远孝廉船。”则是送别时的感慨。这里的“风帆渐远”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离别的不舍。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送别之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