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喧喧起四邻,茅公渡口岁逡巡。
风尘路远难为客,霜鬓来朝畏见春。
檐外雨声催腊尽,枕边乡梦到家频。
遥怜堂上围炉处,传饮屠苏少一人。
除夜宿茅公渡盛秀才寓馆爆竹喧哗起四邻,茅公渡口岁逡巡。
风尘路远难为客,霜鬓来朝畏见春。
檐外雨声催腊尽,枕边乡梦到家频。
遥怜堂上围炉处,传饮屠苏少一人。
注释:
- 爆竹喧哗起四邻:爆竹的声音在周围邻里间响起,形容节日气氛浓厚。
- 茅公渡口岁逡巡:在茅公渡口渡过新年,岁月就这样一年复一年地过去了。
- 风尘路远难为客:因为路途遥远,所以难以成为游客。
- 霜鬓来朝畏见春:早上醒来看到霜染的鬓发,害怕春天的到来。
- 檐外雨声催腊尽:外面雨的声音像是催促着旧年的结束。
- 枕边乡梦到家频:家乡的梦境常常在梦中出现。
- 遥怜堂上围炉处:远远地怜惜那些围坐在炉火旁的地方。
- 传饮屠苏少一人:有人传着喝酒的习俗,但是少了一个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除夜宿茅公渡盛秀才寓馆》的原文。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住在茅公渡口的客栈中,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旅途的辛劳。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爆竹喧哗起四邻,茅公渡口岁逡巡。
这句诗描绘了除夕之夜的景象,爆竹声声,热闹非凡,使得周围的邻居们都被吵醒。诗人选择“茅公渡口”作为住宿地点,可能是因为那里交通便利,方便出行,也可能是因为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氛围或者情感寄托。
第二句:风尘路远难为客,霜鬓来朝畏见春。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长途旅行的辛劳和孤独的感受。他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游子,身在外地,无法享受家人的团聚。同时,他也担心自己年事已高(霜鬓),害怕春天的到来会带来新的困扰。这种情感既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也揭示了他对未来的忧虑。
第三句:檐外雨声催腊尽,枕边乡梦到家频。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听到雨声的情景,以及他在梦中回到家乡的情景。雨声似乎在催促着腊月的结束,而梦中的家却频繁出现在他的枕边。这暗示了诗人对家的渴望和对过去的怀念。
第四句:遥怜堂上围炉处,传饮屠苏少一人。
这句诗描绘了除夕之夜,人们围坐在火炉旁欢度佳节的场景。然而,在这样的欢乐中,诗人感到了一种孤独。他注意到,虽然有许多人都在传饮屠苏酒,但唯独缺少了一个陪伴的人。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写除夕之夜的热闹场景和自己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同时,诗歌中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人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