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江城一日风,又从桥口系孤篷。
忽惊深巷来佳客,不厌寒门问病翁。
旧事多伤春鬓白,好诗留剪夜灯红。
阶前即便呼儿拜,眼底谁人识马融。
扬州马次甫见过病中以诗道意
三百江城一日风,又从桥口系孤篷。
忽惊深巷来佳客,不厌寒门问病翁。
旧事多伤春鬓白,好诗留剪夜灯红。
阶前即便呼儿拜,眼底谁人识马融。
注释:
- 江城:指江南的一座城市,可能是扬州。
- 桥口:桥的入口处,通常意味着一个容易到达的地方。
- 深巷:指狭窄而幽深的小巷。
- 佳客:指有才华、值得欣赏的人。
- 寒门:贫穷的门,这里比喻自己的贫寒出身。
- 旧事:指过去的一些事情或经历。
- 春鬓白:形容春天时因忧虑或其他原因头发变白。
- 好诗:指写得很好的诗歌。
- 剪夜灯红:晚上熬夜时用剪刀剪断灯火,灯光被剪灭,只剩下红光。
- 阶前:台阶前面。
- 谁人识马融:谁能够认识我,即“谁人”和“马融”的合称,表示对自己才能的怀疑。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扬州遇到一位名叫马次甫的朋友,并在他的家中受到款待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首句“三百江城一日风”,通过夸张手法描绘了扬州城的繁华和热闹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感叹自己身处这样一个繁华之地却如同一只孤篷一样无所依靠。
次句“又从桥口系孤篷”,诗人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将自己与马次甫的相遇巧妙地融入其中。这不仅展示了马次甫对诗人的关心,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友情的珍视。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处境的自我调侃。他感叹自己在春天时头发已经变白,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忧虑或者生活的艰辛。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曾经写过的一些好诗,这些作品可能在当时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甚至被人遗忘。
最后两句“阶前即便呼儿拜,眼底谁人识马融”,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期望的表达。他希望在自己即将离开之际,能得到马次甫的认可和尊重。这里的“眼底谁人识马融”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质疑,也反映了他对朋友的期待——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马次甫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