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产嘉禾,一茎穗三四。
老农骇相告,具目睹兹异。
至和所薰蒸,萃此耕穫地。
祯祥不徒来,无乃表仁治。
借问治为谁,召父劳抚字。
涿郡张守四咏 其二 嘉谷生郊
范阳产嘉禾,一茎穗三四。
老农骇相告,具目睹兹异。
至和所薰蒸,萃此耕穫地。
祯祥不徒来,无乃表仁治。
借问治为谁,召父劳抚字。
注释:涿郡(今河北省的涿州市):在今河北省中部。张守:指张方平,字乐史,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县):在今北京市南。
嘉禾:古代认为吉祥之物。一茎穗三四:形容禾苗繁茂,穗儿密布,一穗有三四根。老农骇相告:意思是说老农夫们看到这种景象后,感到非常惊讶而互相传告。具目睹兹异:意思是说他们都亲眼目睹了这奇异的景象。至和:这里是指“至和年间”,即宋仁宗时期。薰蒸:比喻教化或恩泽。萃此耕穫地:意思是说这些嘉禾都长在耕作的土地里。祯祥:指吉祥的征兆或预兆。不徒:不仅。无乃:岂不是。表:显示,表现。仁治:仁政之治。招父:召公,是周朝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贤人,曾辅助周武王灭商并建立周朝。劳抚字:指对百姓的教育和养育。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野丰收景象的七言律诗。首联写范阳地区出产的谷物生长旺盛,穗头密集,一穗有三四个稻粒,令人惊奇。颔联写农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奔走告诉人们,一起见证这一奇观。颈联进一步解释,这嘉禾的出现是因为到了“至和”年间,得到了“至和”的教化和恩泽,所以长在了农耕之地。尾联提出疑问:“难道这仅仅是为了表示仁政的治理吗?”尾联中的“召父”指的是召公,一位贤臣,他曾帮助周武王灭商并建立周朝,也曾经对百姓进行教育和养育。因此,诗人在这里是在询问,是不是因为召公的贡献和努力,才使得这样的奇迹出现?整首诗通过对田野丰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