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坂无安蹄,风林少宁翼。
颓波既东徂,熹光复西匿。
行子逐转蓬,朝旰不遑息。
拟垂邗江纶,仍脂蓟门轼。
仰送鸿雁翔,俯攀杨柳色。
别绪若丝棼,欲言涕沾臆。
早岁负好修,中道遭反侧。
行止信盈虚,风波安终极。
白璧委精光,何当重拂拭。
挥手从此辞,他乡复异域。
赠君以孟劳,持此长相忆。
【注释】
发真州:出发到真州去。发:出发,动身。
折坂无安蹄:山路崎岖不平,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折:曲折,不平坦。坂(bǎn):山坡。
风林少宁翼:风吹树林,没有安宁之处。宁翼:安宁的地方。
颓波既东徂,熹光复西匿:江水向东流,阳光向西藏。
行子逐转蓬:随行者追逐随风飘动的蓬草。行子:随行者或行人。
朝旰不遑息:早晨晚上都无暇休息。
拟垂邗江纶:准备悬挂在邗江上。拟:计划,打算。垂纶:垂钓,这里比喻作官。
仍脂蓟门轼:仍然涂抹着蓟门的漆,指为官。冀门:即今河北廊坊市,古称蓟门。轼:车前横木。
仰送鸿雁翔:仰望天空中飞翔的大雁。
俯攀杨柳色:低头看着杨柳的颜色。
别绪若丝棼:分别的愁绪像乱丝一样纷繁复杂。
欲言涕沾臆:想说的话都凝成眼泪,沾满了心口。
早岁负好修:年轻时代有好的修养。
中道遭反侧:中途遭受到挫折和困难。反侧:反复,动摇。
行止信盈虚:行为和停止都充满虚与实。信:确实。
风波安终极:风波何时才能结束?终:终结,了结。
白璧委精光:白白地把珍贵的玉璧丢掉,比喻失去宝贵的东西。
他乡复异域:又回到他乡,身在他乡。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乾元初年(758)出使真州时作的一首赠别诗。全诗以“行子”为主,写其离情别意、旅途艰难、思亲之情。诗的开头两句“折坂无安蹄,风林少宁翼”,用“折坂”“无安蹄”和“风林”三字,形象地描绘出旅途的艰险,表现了诗人对旅途艰险的惊惧之情;而“少宁翼”则表现了诗人内心对安宁的渴望。第三句“颓波既东徂,熹光复西匿”,则将视线由远及近,从整体上勾画出了一幅壮阔的图景。“颓波”指长江,“东徂”指向东流去,“西匿”指向西隐藏,“既”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既”字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四句,则具体写出了作者在途中所见所感。“行子逐转蓬,朝旰不遑息”,这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情景。转蓬随风飞旋不定,诗人随着转蓬而行,日夜奔波。“朝旰不遑息”则表现了诗人的劳顿之苦。接着四句,则是写诗人在途中的所思所感:“拟垂邗江纶,仍脂蓟门轼”,诗人想挥动手中的钓竿垂钓于邗江之滨,又涂上一层油漆,把驾车的车轼涂得油亮光滑。但这一切并不能消除他对前途的迷茫,反而使他更加焦虑不安。“仰送鸿雁翔,俯攀杨柳色”,这两句写诗人在途中所见景物,“鸿雁”象征高飞远走,“杨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但诗人却只能仰天送鸿雁高飞,低头看杨柳青青。“别绪若丝棼,欲言涕沾臆”,这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思念亲人之情。“别绪”即离别之情,“丝棼”即纷乱不清的丝线,比喻复杂的情感。“欲言涕沾臆”表现了诗人无法抑制的悲怆与伤感。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惜别之情:“早岁负好修,中道遭反侧。”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早年修养好、有理想抱负,但中间却受到挫折和打击的痛苦之情。“行止信盈虚,风波安终极?”这两句则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困惑的心情。“信盈虚”指一切皆由命运决定,“安终极”?即人生最终的结局是什么?诗人无法回答,只好以叹息来代替。整首诗以“行子”为主,写了他的旅途艰辛、思亲之情、离愁别恨等。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丽,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堪称唐人五言律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