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动花气,鸟啼漳水春。
出门见芳草,忽忆山中人。
种药斸云母,煮石炊松薪。
甲子谁能识,空山无四邻。

注释:

新晴动花气,鸟啼漳水春。

雨后天晴,花儿的香气随风飘荡,鸟儿欢快的叫声在漳河水面上回荡。

出门见芳草,忽忆山中人。

走出门来,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忽然想起了山中的隐士。

种药斸云母,煮石炊松薪。

隐士在山上种植药材,用云母石烧水做饭。

甲子谁能识,空山无四邻。

甲子年的人谁能理解这种生活方式的价值,只有孤独的山中人才能体会到这种生活的意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的时候写给陈隐君的。诗中描述了诗人看到春天的景象时,突然想起了山中的隐士陈隐君,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第一句“新晴动花气,鸟啼漳水春”,描述了春天的新晴和花朵的气息,以及鸟儿欢快的叫声。这里的“新晴”指的是春天的晴朗天气,“动花气”则是指花朵散发出的香气,而“鸟啼漳水春”则是通过鸟的歌声来表达春天的氛围。这一句诗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为后文引出隐士的生活做了铺垫。

第二句“出门见芳草,忽忆山中人”,则表达了诗人走出家门,看到了一片绿色的草地,然后突然想起了山中的隐士。这里的“芳草”指的是绿色的草地,而“山中人”则是指诗人在山中的朋友或者隐士。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者隐士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种药斸云母,煮石炊松薪”,则描述了隐士在山上种植药材,用云母石烧水做饭的情景。这里的“种药”指的是种植药材,“斸云母”则是用云母石雕刻成的工具,“煮石炊松薪”则是用石头烧火来取暖和烹饪食物。这一句诗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最后的两句“甲子谁能识,空山无四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感慨。这里的“甲子”指的是干支纪年法中的第12个年份,“谁”是疑问词,“识”是认识的意思,而“空山无四邻”则是形容隐士所处的环境空旷而无人打扰。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无奈和感慨,也反映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