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种山中玉,空闻天上槎。
只今尘似海,便拟竹为家。

注释:

谁种山中玉,空闻天上槎。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是谁在山中种植了玉石呢?只有听到天上传来的槎木声。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玉石和天上槎木的向往之情。”谁种山中玉”,”种山中玉”即”种玉”,”种玉”是古代一种富贵人家的奢侈生活,用贵重物品装饰家居,以示富有。”空闻天上槎”,”空闻天上槎”意指只能从天上得知,因为现实中无法亲自去体验。”便拟竹为家”,”便拟竹为家”,”便拟”,”便”,“拟”都是打算的意思。这里说准备在竹林中居住,过一种隐居的生活。

赏析:

首句中的“谁种”二字,将读者引入了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情境之中,让人不禁想要追寻其背后的故事。接着,“玉”与“槎”两个词汇的出现,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具体。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的象征。这种追求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次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意境。诗人通过“空闻”这一动作描写,传达出一种遗憾和无奈的情感。他仿佛听到了来自天边的呼唤,但却无法亲身感受其中的奥秘。这种情感既是一种失落,也是一种期待。它让人不禁思考,是否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才能接近那遥不可及的美好?

最后一句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在这里,诗人将自己的理想家园描绘得如画一般美丽而宁静。竹子作为主要元素,不仅代表着高洁的品格,还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选择“竹”作为理想的家园,无疑是一种对大自然最深沉的致敬和赞美。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竹石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反思。这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