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不徒行,老足难为力。
有马借人乘,此道已非昔。
雪湖一款段,往失今复得。
得失底须论,代步良足惜。
曾记鲁论语,骥祗称其德。
泛驾亦何为,寻诗随所适。
坂无九折途,行不费鞭策。
过我勿惮烦,青刍盈皂枥。
【注释】
贺雪湖得马:贺雪湖得到一匹马。
大夫不徒行:古时称官长为“大夫”,此处泛指官员。徒,步行。
老足难为力:年老的脚难以支持身体的重量。
有马借人乘:有人把马借给别人乘坐使用。
此道已非昔:这条路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雪湖一款段:指贺雪湖的一段路。
往失今复得:过去失去了现在又得到了。
得失底须论:得失到底应该由谁来决定?
代步良足惜:代替走路是值得可惜的。
曾记鲁论语:曾经记诵《论语》。鲁,即《论语》,儒家经典之一。
骥祗称其德:骏马只是称赞它的德行。
泛驾亦何为:泛驾,这里指随意地驾驶马车。也,副词,表示对主语的强调;何,疑问代词,什么;为,动词,做什么。泛驾也何为,意思是随意驾车干什么?
寻诗随所适:寻找诗歌,随心所欲。随,任凭,随心所欲;适,适宜。
坂无九折途:山间小路没有曲折的地方。坂,山坡。
行不费鞭策:走起来不需要鞭打。鞭策,驱赶马用鞭子抽打。
过我勿惮烦:经过我不要担心麻烦。
青刍盈皂枥:喂马的青草装满了黑色的马槽。刍,喂牛、羊等牲畜的草料;皂枥,黑色马槽。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杭州任职期间,贺雪湖得到一匹马后,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全诗四联,前两联抒发喜悦之情,中间两联抒发感慨之意,后两联抒发惋惜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第一联“大夫不徒行,老足难为力”写出了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仍能像年轻人一样行走自如。表达了自己依然保持旺盛活力,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第二联“有马借人乘,此道已非昔”则描绘了自己得到一匹马后的喜悦之情。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有了马之后,出行就方便多了。这里的“此道”指的是当时的交通状况。
第三联“雪湖一款段,往失今复得”则是表达了自己对于雪湖这段道路的喜爱之情。雪湖是作者的故乡,这条道路也是他熟悉的。所以当他再次走过这条道路时,感到无比熟悉和亲切,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第四联“得失底须论,代步良足惜”则是表达了自己对于得到一匹马的珍惜之情。虽然得到了马,但也要考虑到是否真正需要它。如果只是为了代步,那么这种过度依赖就会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得到一匹马后要慎重对待,不能过于依赖。
第五联“曾记鲁论语,骥祗称其德”则是引用了孔子的言论来表达自己对于骏马的评价。孔子曾经说过:“骥之齿矣而食多,则臧获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骏马老了牙齿掉了,吃的东西反而多了,那就会被养马的人讨厌了。这里作者借用这句话来表达对马的赞美之情。他认为,骏马之所以被人们所喜欢,是因为它具有卓越的德行和才华。
第六联“泛驾亦何为,寻诗随所适”则是表达了自己对于随意驾车的自由自在之情。泛驾,随意驾车;寻诗,寻找诗歌。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于诗歌的热爱之情。他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而诗歌则是他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
第七联“坂无九折途,行不费鞭策”则是描述了山路的平坦和行车的轻松。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美景的赞叹之情。这里的“坂无九折”指的是山路平缓,没有曲折的地方。而“行不费鞭策”则表达了行车的轻松愉快之情。这两句诗共同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第八联“过我勿惮烦,青刍盈皂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往行人的关心之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行人的关怀和尊重之情。他认为,作为一位官员,应该关心民生疾苦,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而在旅途中遇到行人时,也要主动问候并提供帮助。同时,他还关注着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他们喂养的马匹青草丰满,马槽干净整洁。这些细节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对社会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对贺雪湖得马的喜悦之情、对骏马的赞美之情、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过往行人的关心之情等方面的描绘,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