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熇郊坰苦避人,清风宪节忽来旬。
都台扬历威名旧,委巷过临道谊真。
臣似西平宜有子,地偏东海久无尘。
江湖迂老重忧国,思见元戎号令新。

【解析】

本首诗是作者对李承裕宪副的答谢之作,酬谢他来访。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希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酬:答谢。

宪副:指御史台的长官,官名。

见访:被邀而来。

炎熇郊坰苦避人:炎热酷暑的郊野里,我苦苦避开人群。炎熇:指天气热。

清风宪节忽来旬:清凉的微风突然吹了十几天。

都台扬历威名旧:都台,指京城,朝廷。扬历:显扬,显赫,声名大振。

委巷过临道谊真:在小巷里,你亲自到我的住处,真是讲究情谊。委巷:小巷;临:到;过:亲自到。

西平宜有子:西平侯刘伯玉之子。汉宣帝曾封为西平侯,所以这里以之代称。

臣似西平宜有子,地偏东海久无尘:我像西平侯刘伯玉之子一样,地偏东海,长期没有战乱。

江湖迂老重忧国:漂泊在江湖上的老诗人更加关心国家大事。

重:更。

元戎:主帅。

号令新:发布新的命令。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年)。当时宪宗正大力整肃朝纲,打击宦官势力,诗人应诏入京任左拾遗。宪宗对他颇为赏识,并派其好友李承裕宪副来京拜访。此诗即作于此时,是诗人对李承裕宪副的答谢之作。

诗的开头两句“炎熇郊坰苦避人,清风宪节忽来旬”,是说自己因为躲避炎热而躲到了郊外,没想到忽然来了一位清风使者,这两句写自己因避暑而避开了尘嚣,却不料又遇到了宪宗派来的使者。这两句表面上是在写自己的遭遇,实际上则是借机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第三句“都台扬历威名旧”,是说他在京城的威名早已传开,现在又有一位清官来访。扬历:显扬,显赫。这句诗既是说自己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是对自己当前地位的肯定。

第四句“委巷过临道谊真”是说自己在小巷里亲自登门拜访朋友,这体现了他与友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过:到。

第五句“臣似西平宜有子”,是说自己很像西汉时期被封为西平侯的刘伯玉之子,这既表现了自己谦虚的态度,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第六句“地偏东海久无尘”,是说自己虽然地处偏僻,但已经很久没有受到战乱的侵扰了。这句话既是在说自己目前的状况,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康的祝愿。

最后一句“江湖迂老重忧国”,是说自己虽然已经年迈,但却依然忧心忡忡地为国家大事而担忧。这里的“江湖”指的是江湖之上,即指自己身处的官场之外的世界;“迂老”则是对自己的谦称;“重”则是强调的意思。这句话既是对自己目前状况的描写,也是对自己忧国忧民情怀的高度概括。

全诗通过对自己与友人之间的交往过程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同时也通过对自己在京城的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康的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