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后山前十六州,坐输天险竟谁收。
过河漫作千秋恨,狼籍曾闻在白沟。

【注释】

山后山前:指河北、山西两省。十六州:指五代时期割据政权,先后有后晋、后汉、后周、南唐等十六个政权。天险:天然的地理形势。收:占有。过河:泛指战争。漫作:白白地。千秋恨:指对国家兴亡无限遗恨。狼籍:杂乱无序的样子。曾闻:以前听说过。

【赏析】

《过白沟》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元稹在这首诗中,用“狼籍”二字来概括了当时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的前两句写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后两句则通过历史典故来抒发对战争的厌恶情绪。

首联写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山后山前十六州,坐输天险竟谁收。”这里的“山后山前”,指的是河北、山西两省,这六个字写出了当时战火纷飞、烽火连天的惨状。“十六州”既指出战双方的强弱悬殊,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而“坐输”二字则是说,即使拥有这样天险,也无法抵挡敌人的进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侵占。这不禁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场景:“过河漫作千秋恨,狼籍曾闻在白沟。”这里的“过河”指的是渡过黄河,而“千秋恨”则是指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狼籍”二字更是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结束后,满目疮痍、一片狼藉的景象。而“曾闻”一词则将读者引入到了历史的记忆之中,让人不禁回想起那些年月里,曾经发生过的那场场血雨腥风。这些历史的片段,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和平的重要性。

尾联则通过历史典故来抒发对战争的厌恶情绪。“过白沟”指的是北宋初年宋军渡过白沟河与契丹作战的故事。而“狼籍曾闻”则是说,这个故事曾经让无数人为之痛心疾首。这不禁让人想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教训,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和平、避免战争的发生。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