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残碑手重摩,腐儒千载此经过。
诸生未识叔孙礼,游子还从父老歌。
日落五陵无旧树,风来泗水有馀波。
神骓不逝空成泣,走狗犹存奈尔何。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前四句为第一段,后两句为第二段。
过歌风台:指经过歌风台。歌风台在今河南开封县西北。
台下残碑手重摩:台下的残存碑文让人反复抚摩。
腐儒千载此经过:我等这些迂腐的读书人千年以来都在这里走过。
诸生未识叔孙礼:各位书生没有理解《叔孙通传》中的礼仪。
游子还从父老歌:像我这样的游子还向父老乡亲们学习唱歌。
日落五陵无旧树:《汉书》:“五陵年少竞轻侠,……相与为游侠,暮游于都市,…或斗鸡走狗,或博塞间行。”这里用“五陵”代指京都长安。
风来泗水有馀波:泗水之畔风起,波涛荡漾,如余波般绵延不绝。
神骓不逝空成泣:神马骓也不奔跑了,只能让我徒呼哀哉。
走狗犹存奈尔何:即使像犬一样的小人还存在,又有什么可奈何的呢?
注释:
- 过歌风台:指经过歌风台。歌风台在今河南开封县西北。
- 台下残碑手重摩:台上的碑已残破,但还能抚摸着它的碑文。
- 腐儒千载此经过:我等这些迂腐的读书人千年以来都在这里走过。
- 诸生未识叔孙礼:各位书生没有理解《叔孙通传》中的礼仪。
- 游子还从父老歌:像我这样的游子还向父老乡亲们学习唱歌。
- 日落五陵无旧树:《汉书》:“五陵年少竞轻侠,……相与为游侠,暮游于都市,…或斗鸡走狗,或博塞间行。”这里用“五陵”代指京都长安。
- 风来泗水有馀波:泗水之畔风起,波涛荡漾,如余波般绵延不绝。
- 神骓不逝空成泣:神马骓也不奔跑了,只能让我徒呼哀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他早年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对当时社会现实深表不满,并因此被贬谪。此诗以歌风台为题,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之情。
首联“台下残碑手重摩,腐儒千载此经过”,点明题旨,指出诗人在此处多次抚摩过残碑,而自己作为迂腐的读书人,也在此地徘徊过千年。诗人以“残碑”自况,表现了自己对现实的深深忧患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颔联“诸生未识叔孙礼,游子还从父老歌”中,诗人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说明历史人物、事件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实。诗人认为,对于古代的礼仪制度,后人应该认真学习,否则就会像那些不懂礼仪的“游子”一样,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后人深思。
颈联“日落五陵无旧树,风来泗水有馀波”,诗人以自然景观的变化来抒发感慨。日落时分,曾经繁华的京城已经面目全非;风起之际,泗水之畔依旧波澜壮阔。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暗示了他对现实的失望情绪。
尾联“神骓不逝空成泣,走狗犹存奈尔何”,诗人以神马骓的悲鸣来象征自己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小人的愤怒与谴责。他认为,即使是像小走狗一样的小人仍然存在,也无法改变他们的行为。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象所迷惑。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展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