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秋风凄卫水,归舟一叶秋风里。
短发未梳眠乍起,三十里,快帆亦会归人意。
漫说东方饥欲死,白粮连舫趋燕市。
三老相逢作吴语,空索米,长安半是侏儒耳。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渔家傲》。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诗句

  1. 袅袅秋风凄卫水,归舟一叶秋风里。
  • “袅袅”形容风轻轻吹过的样子,“凄卫水”可能指的是凄凉的秋风吹过卫河水面,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 “归舟一叶秋风里”描绘了一幅画面:一艘孤舟在秋风中摇曳。
  1. 短发未梳眠乍起,三十里,快帆亦会归人意。
  • “短发未梳”说明人物刚起床,可能因为早起或急事而没有来得及梳洗。
  • 接下来的“三十里”可能是路程的距离,表示人物要继续前行。
  • “快帆亦会归人意”表明即使是快速的帆船也能满足归人的心愿。
  1. 漫说东方饥欲死,白粮连舫趋燕市。
  • “漫说”表示随意地谈论或描述,“东方饥欲死”形容东方地区非常饿,几乎到了饿死的边缘。
  • “白粮连舫趋燕市”意味着人们正急忙将粮食运往燕地市场,以解决那里的饥荒。
  1. 三老相逢作吴语,空索米,长安半是侏儒耳。
  • “三老”可能指的是地方上的长者或者官员,“作吴语”则表明他们正在用方言交流。
  • “空索米”可能是指徒劳无功,寻求帮助但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 “长安半是侏儒耳”意味着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中有很多像侏儒一样的小人物,这里用来形容那些不务正业、无能的人。

译文

秋风萧瑟地吹过卫河,我乘坐的小船在秋风中摇晃。
我还没来得及梳头就匆匆起床,已经走了三十里,快速行驶的帆船也能让我满足回家的愿望。
我们随便谈论东方的饥荒,那里的人们急匆匆地将所有粮食运到燕京市场。
我们当地的长者和官宦们使用当地方言交谈,却只能徒劳无益地索求粮食,而长安城内充斥着像我一样的侏儒。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首句“秋风凄卫水”营造了一种秋风吹拂的景象,为下文的描写铺垫背景。诗中的主人公在秋风中乘船,展现了他匆忙和疲惫的状态。“短发未梳”和“三十里”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紧迫感,反映了他急于回家的心情。

第二联“快帆亦会归人意”和第三联“漫说东方饥欲死”之间形成对比,前者强调即使快速航行的船只也能满足归家的心愿,而后者则揭示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即饥饿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第四联“长安半是侏儒耳”则是对整个社会的讽刺和批评,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经历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