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帽青鞋懒折腰,拟随麋鹿住山椒。
少年操斧曾伤手,只傍风林拾堕樵。
【注释】
黄帽:道士戴的黄色道巾。青鞋:道人穿的青色布鞋。“懒折腰”:意为懒得弯腰行礼或屈身俯首,形容不拘礼法、率性自然。麋鹿: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动物。山椒(jiāo):指山顶上。“拟随麋鹿住山椒”:意谓像麋鹿一样栖息在山巅,与世无争。操斧:挥舞手中的斧头。曾:曾经。伤手:受伤。“只傍风林拾堕樵”:意谓只能依靠树木和风力来捡拾掉落的柴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情趣的诗。首句写隐士不愿为官而隐居山林;次句写隐者想像麋鹿那样栖息在高高的山峰上,过无为而治的生活;第三句写隐士因年老体弱,曾经砍柴时手被砍伤,如今只好拄着拐杖,靠风力和树的力量捡拾落木;末句写隐士的生活是寂寞的,但很自在。全诗以简练朴素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隐士恬淡宁静的心境和安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这首诗是吴隐君为隐士所作的题画诗。从诗题来看,此图描绘的是一位渔父、一位樵夫的形象,他们都是隐士。诗中对这两位隐士的刻画都很简洁,却都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感到十分亲切。尤其是对樵夫的描写,诗人不仅通过动作勾画出他“傍风林拾堕樵”的悠闲自得的生活情态,而且通过心理刻画表现出他那种“只恐世人识得他,一斗平身万户侯”的傲岸性格。此外,诗人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樵夫与渔翁进行对比,衬托出樵夫的超然洒脱。
诗的开头两句就为全诗奠定了基础。“黄帽”与“青鞋”,分别象征着道家的服饰和道人的行当,这就把两位隐士的身份定下了基调。“懒折腰”,是说隐士们不愿意弯腰行礼或屈身俯首,表明他们不拘礼法、率性自然的性格特征。“拟随麋鹿住山椒”,则直接点明隐士们想像麋鹿一样栖息在高高的山峰,过着无为而治的生活。“曾伤手”“只傍风林拾堕樵”两句,则进一步写出了隐士们由于年老体弱,曾经砍柴时手被砍伤,如今只好拄着拐杖,靠风力和树的力量捡拾落木。
最后两句诗是对前面四句的总揽和升华。“少年操斧曾伤手”,说的是隐士们年轻时砍柴时不小心被斧子所伤,“只傍风林拾堕樵”,则是说现在只能依靠树木和风力来捡拾掉落的柴火。这两句诗意脉相连,既写出了隐士们因年老体衰而不得不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也暗示出他们的悠然自得和安闲自得。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们的描绘,表现了他们那恬淡宁静的心境和安闲自得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超然洒脱性格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