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犹似对中郎,末世那知老子狂。
才到宣和流落尽,眼中谁是丈人行。

《元章拜石图》解读

在明代,诗人李东阳以“元章拜石”为题,创作了一首七言绝句《米元章拜石图》,表达了对米芾这一行为的独特见解。

“虎贲犹似对中郎”,这里的“虎贲”指的是古代的勇士,而“中郎”则是汉代的官名,这里可能隐喻米芾那种豪放不羁、直抒胸臆的个性。米芾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书画家,他的性格与这种“虎贲对中郎”的形象不谋而合,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了豪迈和自由的精神。

当米芾在末世之中,面对宣和时期社会的种种变迁,是否真的能够理解老子般的狂放?这一点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体现:“末世那知老子狂。”在这里,“老子”是道家哲学中的代表人物,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米芾通过这样的表达,似乎也在暗示他虽身处乱世,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独立与自由。

进入诗的第二部分,“才到宣和流落尽”,这里的“宣和”是指北宋的年号,也象征着一种时代背景。米芾在这里用“流落尽”形容自己虽然才气横溢,却难以在那个时代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这反映了他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无奈感慨。

“眼中谁是丈人行”,这句话出自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在这里,“丈人”是对年长者的尊称,而“眼”则暗喻观察与洞察。米芾通过这句诗,可能在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在寻找一个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艺术追求的社会群体。

这首诗不仅是对米芾个性和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映,也体现了李东阳对于米芾精神的理解与赞赏。通过对米芾这一行为的描绘,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米芾的艺术魅力,还能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