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辛巳,我也于京。
公召自楚,亦会于京。
我也后生,于公是式是程。(一章)
岁在癸未,我逋岭表。
公陟南都,德音孔杳。
我也于公,私淑不少。(二章)
岁在丁亥,我也北征。
公也南归,岁在丙申。
我也南征,公也南栖。
仰公步趋,如骐骥云驰。
不可以羁,矧可以随。(三章)

【译文】

辛巳年,我在京城,您从楚国召我,我也在京相聚。

我后来居上,是您引导我成为贤良之臣。

癸未年,我逃亡岭表。

您登临南都,德音杳渺。

我也追随您,您的私淑弟子不少。

丁亥年,我北征。

您南归,丙申年,我也南行。

我也南征,您也南栖。

仰望您的步履,犹如骐骥奔腾云霄。

不可以束缚,难道可以随波逐流?

【注释】

  1. 岁在:年号;辛巳、癸未、丁亥、丙申:分别是辛巳年、癸未年、丁亥年、丙申年。
  2. 致政:辞官还乡。三章:《诗经》中的《大雅·民劳》有《文王》、《思齐》、《甫田》三章。这里泛指诗篇。
  3. 岁:年,代指时光。
  4. 会:相遇,相逢,此处指与先生相会。
  5. 后生:年轻的学生或晚辈。
  6. 式:通“宜”,适合。
  7. 程:成就,成就事业。
  8. 孔杳:深远,悠扬。
  9. 私淑:私下受教,不为人知地学习。
  10. 陟:升,登上。
  11. 德音:好声誉。
  12. 孔:甚,很。
  13. 云:形容迅速。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以四句为一组,每组中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意。全诗通过追忆往事,表达了诗人对秦先生的怀念之情。第一组回忆了与秦先生在京城相识并结下师生之谊的情景:在辛巳年的京城里,我被朝廷召请回京,而您也在楚地召我回来。第二组则写了我后来居上,受到您的教诲和培养的情形:我在癸未年逃到岭南,您在丁亥年南归,我在丙申年南征,您在壬申年又南来隐居。最后一组抒发了我对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不能追随他老人家的无奈心情。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厚的感情和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