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寒烟汉苑秋,书藏金匮更谁收。
礼亡乐缺无穷恨,地老天荒有限愁。
笔削自从尼父后,文章无过马迁优。
坐销官烛如何补,丝络翻惭进庶羞。
【注释】
史馆杂书:指唐代李商隐的《杂纂》一书,是李商隐应礼部试时所作的应试文章。
蔓草:指长满野草的地。寒烟:指秋天的萧瑟景色。汉苑:指汉武帝所建的上林苑。
金匮:指古代封存重要文书的木柜。收:收束、收藏的意思。
礼亡乐缺:失去礼仪和音乐,意即礼仪制度和音乐制度已经废弃了。无穷恨:无穷无尽的遗憾。
地老天荒:大地苍老,天空荒芜。有限愁:有限的忧愁。
笔削:用笔删改文字。尼父:孔子的字,这里借指孔子。自:从。
文章:指文章或作品。无过:没有超过。马迁(迁):司马迁的字,汉代史学家。优:优秀、卓越。
坐销官烛如何补:坐着消磨掉蜡烛,如何能补充呢?坐销:消蚀、消磨。官烛:官员使用的蜡烛。
丝络:丝线网,指代织成的网。翻惭:反觉惭愧。进庶羞(xiū):指进献贡品。羞:古同“馐”,美味食物。
【赏析】
此诗为李商隐应试之作,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进士及第后,因投献新作之文,希望得到主司赏识,而遭主司否定,因而感慨有作。
首联“蔓草寒烟汉苑秋,书藏金匮更谁收。”意思是说,在秋风凄凄的蔓草丛中,那汉高祖的上林苑里,只有一片寒烟笼罩着荒凉的景象。这两句以汉高祖的上林苑为背景,写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失望和感叹之情。
颔联“礼亡乐缺无穷恨,地老天荒有限愁。”的意思是说,礼仪制度和音乐制度已经废弃了,留下了无穷的遗憾;天地虽然苍老荒芜,但仍有有限的忧愁。这两句以天地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颈联“笔削自从尼父后,文章无过马迁优。”的意思是说,笔削之权自从孔子之后,就没有超过过司马迁的人。这两句以孔子和司马迁为比喻,赞美了司马迁的卓越才华。
尾联“坐销官烛如何补,丝络翻惭进庶羞。”的意思是说,坐着消磨掉蜡烛,如何能弥补呢?丝网翻转起来反而感到惭愧,因为这是向皇帝进献贡品。这两句以丝网和贡品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愧疚感。
整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感叹,以及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和期望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和卓越的文学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