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姑苏台,近临百花洲。
白露正为霜,行人不可留。
但感鸿雁集,不伤麋鹿游。
月明歌子夜,民生庶其廖。
诗句释义:
西望姑苏台,近临百花洲。 - “西望”指的是向西看,可能是指望着西边的景色;“姑苏台”通常指的是苏州的城楼或名胜古迹,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这里的描写可能是诗人在描述自己站在某个地点远眺姑苏台的美丽景色。“百花洲”可能是指一个美丽的湖泊或岛屿,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这里的描写可能是诗人在赞美这个美丽的地方。
白露正为霜,行人不可留。 -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约在每年的公历9月到10月之间。这里提到“白露”,可能是指秋季的白露时节。“为霜”是指白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夜晚的露水凝结成霜。这里的描写可能是诗人在表达对秋天的感慨,或者在描述某个特定的季节景象。
但感鸿雁集,不伤麋鹿游。 - “鸿雁”是一种大型鸟类,通常在迁徙时形成大群。这里的描写可能是诗人在表达对自然景象的喜爱,或者是在表达某种情感,比如孤独、思念等。“麋鹿”是一种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大型哺乳动物。这里的描写可能是诗人在表达对自然生物的喜爱,或者是在表达某种情感,比如宁静、和谐等。
月明歌子夜,民生庶其寥。 - “月明”可能是指明亮的月亮,也可能是形容夜晚的景象。“歌子夜”可能是在描述在某个特定节日或活动中唱歌的场景。这里的描写可能是诗人在表达对某个特定场景的喜爱,或者是在表达某种情感,比如快乐、期待等。
译文:
西望姑苏台,近临百花洲。
白露正当霜,行人不可留。
只感鸿雁聚集,不觉麋鹿自由行。
月明之夜歌声起,民生庶事皆稀少。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诗中通过对姑苏台、百花洲等地景的描写,以及白露、鸿雁、麋鹿等自然元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同时,诗中也通过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民生的关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整体而言,此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