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与之子,把酒对瑶琴。
明月蒹葭浦,秋江枫树林。
捣衣中夜缓,落叶万山深。
怅矣谁能理,烟波不可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的内容,然后抓住关键句加以分析,最后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以“舟泊惠山夜坐思琴”开头,就定下了全篇的基调。“昔年与之子,把酒对瑶琴。”这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同饮于惠山之下,抚琴对唱的情景。诗人用“昔年”二字表明这是在往昔的时光里,与故人共度良宵。“把酒”二句则写出诗人在月色下弹琴、饮酒的雅兴。“明月蒹葭浦,秋江枫树林。”这两句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夜景,其中“明月蒹葭浦”暗点出诗人所处之景,而“秋江枫树林”又烘托出诗人的心境。“捣衣中夜缓,落叶万山深。”这两句写到了捣衣和落叶,诗人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写出了秋天萧瑟、凄苦的氛围。“怅矣谁能理,烟波不可寻。”这两句写到了惆怅之情,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排解心中的郁闷,而只能寄情于茫茫烟波之中。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答案】

译文:

昔日与子共饮于惠山之下,把杯举杯对着那瑶琴弹奏一曲。

皎洁的月光洒在蒹葭浦上,秋天的江边枫树成林。

半夜里捣衣声声入耳,落叶飘零满目皆是。

只有那滚滚烟波让人难以找寻啊!

赏析:

这首诗作于王维晚年任济州司仓参军期间,是其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首句开门见山,交代了写作缘由。前四句主要描绘夜晚的景色。诗人通过“明月”、“秋江”两个意象的设置,渲染了幽清寂静的气氛;“捣衣”、“落叶”两个动作的描写,营造了凄凉悲凉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使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

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慨。诗人通过“怅矣”二字,表达了内心的失落和无奈;“烟波不可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和哀伤。这种抒情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感染力。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