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深巷叩柴荆,问姓开门半日惊。
更说与君惊绝事,痴儿寻得已随行。
【注释】
-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的篇名。这里泛指诗题。
- 其四十二:这是第四十二首。
- 庚寅、辛卯:纪年。指宋理宗淳祐七年(1242)。
- 深巷:幽僻的小胡同。
- 叩柴荆:敲门。
- 问姓:打听姓名。
- 开门半日惊:半天,形容时间之长。
- 痴儿:愚笨的孩子。
- 寻得已随行:找到了就跟着去。
【赏析】
此为诗人隐居乡村期间所作。诗人自述自己隐居农村,在僻静的小巷中敲着柴门询问乡邻,而乡邻因久不与世交往,竟然半天也未开门,待问明来意后,才惊讶地发现是自己的熟人,便热情接待,并一同回家。全诗写得很自然,很真实,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读来令人感到亲切可信。
诗的前两句“移居深巷叩柴荆,问姓开门半日惊”,写诗人到乡间住下来之后,在僻静的小巷里敲打着柴门询问邻居,可是邻居却半天都不开门,直到问明是熟人时,才被热情地招待了进去。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暗含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初到异乡,心情难免有些紧张、不安,所以才会敲着柴门向人问路;同时诗人又因为久未与乡亲们来往,不免有些生疏和冷淡,所以才会遭到乡邻的冷遇。这两句看似简单平常的事情,实际上蕴含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他与乡亲们的生疏关系。
后两句“更说与君惊绝事,痴儿寻得已随行”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乡亲们亲密无间的友谊。诗人向乡邻诉说了他久别重逢的心情,而乡邻却因为久不与世交往,竟半天也未开门,待问明来意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久不见面的朋友正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这种出乎意料的惊喜让诗人和乡邻都感到非常惊奇和高兴。最后一句“痴儿寻得已随行”则写出了诗人与失散多年的亲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他们终于又可以一起共度时光,享受那份久违的亲情了。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乡亲们亲密无间的友谊以及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而又通俗易懂,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