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起坐自温经,还似书声静夜听。
梵唱自矜能仿佛,老僧本色是优伶。
【注释】:
五更起坐自温经:五更时起床坐下,自己温习经典。五更是夜半时分。
还似书声静夜听:如同深夜中传来的读书声。
梵唱自矜能仿佛:梵唱是指佛教僧人念诵佛经的声音。自矜能仿佛,意为自认为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
老僧本色是优伶:老和尚的本色就是戏曲演员。
【赏析】:
《行路难》是李白诗作中的一首,属于《乐府诗题》。此诗写一位老僧,在夜晚独自念诵佛经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念诵时的神态和举止,表现他对佛经内容的熟悉、对佛法的虔诚以及对世俗的淡泊,从而抒发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首句“五更起坐自温经”,描绘了老僧在五更天起床后坐在蒲团上,手执经卷,专心致志地温习功课的场景。这里,“五更”既指时间,又暗含着人生的苦短;“起坐”则展现了老僧勤勉自律的生活态度;“自温”则强调了老僧对于经文的尊重与敬畏之情。这几句,通过对老僧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为下文对老僧精神风貌的刻画奠定了基调。
次句“还似书声静夜听”,进一步描绘了老僧沉浸在经文中的情景。这里的“还似”与“静夜听”相互呼应,一方面传达了老僧对于经文的沉浸程度之深,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在寂静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领悟经文的内涵。同时,“静夜听”也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
第三句“梵唱自矜能仿佛”,则是对老僧念诵经文技艺的评价。这里的“梵唱”指的是佛教僧人念诵佛经的声音,而“自矜能仿佛”则表达了老僧对自己念诵经文技艺的高度自信。这种自信并非出于炫耀或自负,而是源于他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对经文的精准把握。同时,这也反映了老僧在修行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谦逊和低调。
末句“老僧本色是优伶”,则是对老僧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这里的“本色”指的是老僧的本质特征,而“优伶”则是指戏曲演员。通过将老僧与优伶相提并论,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老僧虽然已经年迈,但依然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真我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不仅体现在老僧对待经文的态度上,更体现在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上。
此诗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老僧的形象和精神风貌。它既体现了老僧在修行过程中的坚韧不拔和刻苦勤奋,也展示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虔诚信仰。同时,诗人还借由对老僧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