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孤表灵峙,九派流汤汤。
江北采菱缓,江南桃叶长。
灵仙时仿佛,征客思回翔。
吞珠诳楚使,怀璧越吴乡。
倘脱寰中累,因之步七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的首联。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篇内容:

  1. 二孤表灵峙,九派流汤汤。
  • “二孤”指的是南京的两个古称:钟山(今紫金山)的东峰为“孤山”,西峰为“二峰”。
  • “九派”指的是长江从西向东的九条支流。
  • “流汤汤”形容江水浩渺,波澜壮阔。
  1. 江北采菱缓,江南桃叶长。
  • “江北”和“江南”分别指长江的北岸和南岸。
  • “采菱”是一种古老的水上捕鱼活动,这里用来比喻江南的美景。
  • “桃叶长”则描绘了江南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这里的“长”可能是指桃花繁茂的样子。
  1. 灵仙时仿佛,征客思回翔。
  • “灵仙”指的是神仙,这里可能是指天上或仙境中的仙人。
  • “仿佛”表示似乎与现实有些许相似。
  • “征客”是指外出远行的客人,这里借指自己或者游子。
  • “思回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同飞翔的鸟儿回到了巢中。
  1. 吞珠诳楚使,怀璧越吴乡。
  • “吞珠”和“怀璧”都是古代传说中描述美好事物被偷走的故事。
  • “诳楚使”可能是指欺骗过楚国的人。
  • “越吴乡”则是指越国和吴国的故土,暗示诗人可能曾游历这两个国家。
  1. 倘脱寰中累,因之步七襄。
  • “寰中”指的是世间,这里可能是指人世的纷扰。
  • “累”在这里指世俗的烦恼。
  • “步七襄”可能是说行走在七襄之间,即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旅途。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时的即兴之作,通过对两江风光和历史人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诗句中的“江北采菱缓,江南桃叶长”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春色,而“灵仙时仿佛,征客思回翔”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