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非所慕,钩索综群书。
二纪迄无成,避地日南隅。
三迁礼潜霍,束带宾鸿儒。
四科躐高足,游夏避簪裾。
五岳恣幽讨,驾鸿凌紫虚。
六琯奏双成,弱水腾文鱼。
七襄翔禹步,青使接昆墟。
八公齐击节,鸡犬云中驱。
九仙同日至,餐玉弄璠玙。
十州绝飞控,税言班生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在避乱期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数诗(一)
  • 注释:数诗,即吟咏诗歌。
  • 赏析:开篇点题,诗人通过“数诗”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1. 一经非所慕,钩索综群书。(二)
  • 注释:经学并非我所向往。钩索(寻找、研究)群书,整理众多书籍。
  • 赏析:“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诗经》。这里的“非所慕”反映了诗人对于经学的不屑,而“钩索综群书”则表明他致力于广泛的学习和研究。
  1. 二纪迄无成,避地日南隅。(三)
  • 注释:已经两代了还没有成就。避地(躲避战乱),指诗人因战乱而逃到南方。
  •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1. 三迁礼潜霍,束带宾鸿儒。(四)
  • 注释:三次搬迁,最终定居在隐居之处。束带(束起衣带,表示庄重)、宾鸿儒,指的是学者或儒者。
  • 赏析:诗人通过“三迁礼潜霍”和“束带宾鸿儒”,描绘了自己在乱世中不断迁徙、寻求隐居生活的过程,体现了他对知识与学问的追求。
  1. 四科躐高足,游夏避簪裾。(五)
  • 注释:跨越了多种学术领域的学习,避开了世俗的束缚。
  • 赏析:“四科”泛指各种学问。“躐高足”意指超越前贤。“游夏”指孔子的学生游于夏门,比喻学识渊博。“避簪裾”则是避免世俗的名利诱惑。
  1. 五岳恣幽讨,驾鸿凌紫虚。(六)
  • 注释:任意探讨五岳的奥秘。驾鸿凌紫虚,形容气势恢宏,如驾着鸿鹄直冲云霄,凌驾于虚空之间。
  • 赏析:这里的“五岳恣幽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山水的热爱,而“驾鸿凌紫虚”则表达了他的豪迈气概和远大志向。
  1. 六琯奏双成,弱水腾文鱼。(七)
  • 注释:第六管乐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如同弱水中跃出的文鱼。
  • 赏析:这里以音乐和文学比喻诗人的艺术造诣,以及他在乱世中仍能保持高雅情趣的能力。
  1. 七襄翔禹步,青使接昆墟。(八)
  • 注释:七襄(指周文王)跳起了禹王的舞步。青使(指周公旦)前来会见诸侯。
  • 赏析:这里通过历史人物禹王和周公旦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臣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政治理想。
  1. 八公齐击节,鸡犬云中驱。(九)
  • 注释:八位公卿同时敲击琴瑟,鸡犬都被赶到天空中驱赶。
  • 赏析:这里的“齐击节”意味着八位公卿共同庆祝或哀悼,而“鸡犬云中驱”则是一种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盛大场面的氛围。
  1. 九仙同日至,餐玉弄璠玙。(十)
  • 注释:九位仙人同时降临,他们享用美玉,玩弄着精美的玉器。
  • 赏析:最后两句以神仙之境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个人经历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