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幽兰入画双,清芬劲节伴闲窗。
知君已得峨眉秀,我亦前身在锦江。
【注释】
翠:青绿色。竹:竹子的别称。画:指画作。题:题词,作诗赠人。苏时钦:字子美,号雪堂,成都人。唐末五代蜀中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花木、人物。
峨眉秀色:指四川峨眉山的秀丽景色。
锦江:即岷江,流经成都,为古蜀国境内的重要河流。
【赏析】
此诗首句写竹,次句写兰,三句写自己与知已的关系,末句以己之“前身”自比,寄寓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及对未来的期望。全诗意境高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翠竹幽兰入画双,清芬劲节伴闲窗。
知君已得峨眉秀,我亦前身在锦江。
【注释】
翠:青绿色。竹:竹子的别称。画:指画作。题:题词,作诗赠人。苏时钦:字子美,号雪堂,成都人。唐末五代蜀中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花木、人物。
峨眉秀色:指四川峨眉山的秀丽景色。
锦江:即岷江,流经成都,为古蜀国境内的重要河流。
【赏析】
此诗首句写竹,次句写兰,三句写自己与知已的关系,末句以己之“前身”自比,寄寓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及对未来的期望。全诗意境高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诗句大意:杨柳帘栊绿荫多,黄鹂庭院午风和。共怜酒似秦淮水,痛饮愁听玉树歌。 译文: 杨柳轻拂的帘栊下,浓密的绿荫遮蔽了整个院落,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斑驳的光点。在这宁静而又美丽的环境中,我与友人一同品尝美酒,仿佛置身于秦淮河畔,享受着那如丝般的美酒。然而酒过三巡,心情愈发沉重,不禁开始倾听那如玉树般的歌声,歌声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忧愁与哀伤。 赏析:
【注释】 二水:指秦淮河的北岸和东岸。龙光:形容江面的波光粼粼,犹如蛟龙在水中游动。三山:指南京城西的钟山、覆舟山、凤凰山。王气:帝王之气。桃叶渡:《晋书·谢安传》:“尝与孙兴公宿,于土山临流而坐,孙攀枝憩望,作‘寓形宇内复几时’之咏。”后以“桃叶渡”代指酒宴之地。金钗堕舞筵:指妇女们用金钗击掌而舞,欢庆酒宴。调:同音词,指音乐。挟飞仙:《世说新语·言语》:“桓宣武北征
注释: 谢王徵君《百谷叙诗》:一篇劳见赠,字字挟烟云。 艺圃应无我,词坛独有君。 偶曾吟拙句,何竟辱雄文。 争似山阴客,鹅群报右军。 译文: 感谢王徵君的《百谷叙诗》,您的这首诗每一行都充满了激情和才华,每一句话都仿佛带着浓烟和云雾。 在艺术的领域里,您应该没有我,但在诗词的领域里,您却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曾经我也曾吟诵拙劣的诗句,但您的作品竟然侮辱了我的文章。 我更羡慕山阴的客人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良夜思君归不归” - 解释:在宁静美好的夜晚,诗人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这里的“思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思念之情。 - 注释:“良夜”通常指的是夜晚宁静的时刻,适合思考和感慨。 第二句:“孤灯照客影微微” - 解释:诗人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中,只有一盏孤单的灯光映照出自己的倩影。这个画面营造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氛围。 - 注释:“孤灯”强调了环境的孤独
【注释】 ①重:同“诚”,忠诚。 ②比翼鸟,传说为夫妻情深,常并飞的鸟。 ③丁咛:叮嘱。 ④鸳鸯:比喻恩爱夫妇。 ⑤更思君:指更思念你。 ⑥黄昏:傍晚时分。 【赏析】 这首诗写一对恋人的离别相思之情。 开头二句:“记得相逢二月春,桃花如锦草如茵。”回忆当初相识的情景:那时正是春天,两人在百花盛开的地方相遇,那美丽的景色使他俩陶醉,他们谈情说爱,十分快乐。 三、四两句:“黄鹂两两音载好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一、诗句释义: 1. 江城漏转夜迢迢:描述的是夜晚的时间流逝之快,如同漏壶滴漏的声音,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使得夜变得漫长而难以忍受。 2. 谁共青尊伴寂寥:这里的“青尊”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酒器,通常与高雅的场景或人物相关。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孤独或者对某个人的思念之情。 3.
【注释】 1. 夜超超:夜深。 2. 芳尊:美酒。 3. 挑尽银灯愁不尽:挑尽了银白色的灯笼,还是愁绪不断。 4. 芭蕉:一种植物。 【赏析】 “江城漏转夜超超”中的“江城”是指作者所居的城市,“漏转夜超超”形容时间在深夜时分已悄然流逝。 “坐向芳尊叹寂寥”,坐在这里对着酒杯发出深深的叹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寂寞的感受。 “挑尽银灯愁不尽”,“挑尽银灯”是比喻把心中的愁怨全都挑出来。
注释: 别路三千里,离情十二时。 这是说分别的道路有三千里远,离别的愁思像十二个时辰般漫长。 诗成凭寄与,一字一相思。 写诗人把诗作好后,想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赏析: 此诗为五言绝句。首句“别路三千里”,写出了朋友离别之遥远和距离之遥远。而“离情十二时”则进一步描绘了离别之苦。第二句“诗成凭寄与”,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助诗歌来寄托自己对朋友的深深思念。而最后一句“一字一相思”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首句“佳人”指兰花,用典;次句“翠罗为带玉为肌”写兰花的外形,以美人喻花,突出了兰花清雅高洁的特点;三句“独怜错杂萧萧草”描写兰与杂草共生的情景,突出了兰花不畏恶劣环境的生命力;末句“一段幽香只自知”抒发诗人对兰花独特品质的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美丽的女子在空寂的山谷中独自绽放,她那翠绿的衣带和白玉般的肌肤相映成趣。我独爱那错落有致的草丛中
【注释】 翠:青绿色。竹:竹子的别称。画:指画作。题:题词,作诗赠人。苏时钦:字子美,号雪堂,成都人。唐末五代蜀中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花木、人物。 峨眉秀色:指四川峨眉山的秀丽景色。 锦江:即岷江,流经成都,为古蜀国境内的重要河流。 【赏析】 此诗首句写竹,次句写兰,三句写自己与知已的关系,末句以己之“前身”自比,寄寓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及对未来的期望。全诗意境高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一、诗句释义: 1. 江城漏转夜迢迢:描述的是夜晚的时间流逝之快,如同漏壶滴漏的声音,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使得夜变得漫长而难以忍受。 2. 谁共青尊伴寂寥:这里的“青尊”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酒器,通常与高雅的场景或人物相关。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孤独或者对某个人的思念之情。 3.
【注释】 ①重:同“诚”,忠诚。 ②比翼鸟,传说为夫妻情深,常并飞的鸟。 ③丁咛:叮嘱。 ④鸳鸯:比喻恩爱夫妇。 ⑤更思君:指更思念你。 ⑥黄昏:傍晚时分。 【赏析】 这首诗写一对恋人的离别相思之情。 开头二句:“记得相逢二月春,桃花如锦草如茵。”回忆当初相识的情景:那时正是春天,两人在百花盛开的地方相遇,那美丽的景色使他俩陶醉,他们谈情说爱,十分快乐。 三、四两句:“黄鹂两两音载好
【注释】 春日过茅山:春天游览茅山。 参差台殿閟灵踪,句曲茅君次第逢;参差不齐的台殿关闭在茅山上,句曲山的茅君依次出现。 洞口鹤窥曾过客,日中人上最高峰;洞口有鹤窥视着过往的游客,太阳高照时人们登上最高峰。 华阳涧水桃千树;华阳溪涧旁桃花盛开如千树。 旧馆坛碑阙几重;古老的庙堂和祭坛上有数不清的石碑。 遥望金沙何处是,浮图千尺罩乌龙;远眺,金沙在哪里?一座塔千尺高,罩护着乌龙。 【赏析】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首句“佳人”指兰花,用典;次句“翠罗为带玉为肌”写兰花的外形,以美人喻花,突出了兰花清雅高洁的特点;三句“独怜错杂萧萧草”描写兰与杂草共生的情景,突出了兰花不畏恶劣环境的生命力;末句“一段幽香只自知”抒发诗人对兰花独特品质的赞美之情。 【答案】 译文:美丽的女子在空寂的山谷中独自绽放,她那翠绿的衣带和白玉般的肌肤相映成趣。我独爱那错落有致的草丛中
诗句大意:杨柳帘栊绿荫多,黄鹂庭院午风和。共怜酒似秦淮水,痛饮愁听玉树歌。 译文: 杨柳轻拂的帘栊下,浓密的绿荫遮蔽了整个院落,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斑驳的光点。在这宁静而又美丽的环境中,我与友人一同品尝美酒,仿佛置身于秦淮河畔,享受着那如丝般的美酒。然而酒过三巡,心情愈发沉重,不禁开始倾听那如玉树般的歌声,歌声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忧愁与哀伤。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良夜思君归不归” - 解释:在宁静美好的夜晚,诗人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这里的“思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思念之情。 - 注释:“良夜”通常指的是夜晚宁静的时刻,适合思考和感慨。 第二句:“孤灯照客影微微” - 解释:诗人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中,只有一盏孤单的灯光映照出自己的倩影。这个画面营造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氛围。 - 注释:“孤灯”强调了环境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