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标犹未睹,水道指关南。
有地皆垂蔓,无林不是楠。
秋波千里縠,晓气万重岚。
去处将风采,行囊尽药担。
猿啼山下棹,蛇挂树边庵。
许国宁辞苦,思亲欲进甘。
客悰迷徼路,归梦趁江潭。
一卷离骚晚,掀帘颂再三。

【注释】

①铜标:古代在水路交通要道上立的铁柱,用来标志渡口。

②关南:泛指南方,这里指长江以南。

③垂蔓:藤蔓植物,攀爬在树木上。楠木:一种珍贵的木材,常用于制作家具、雕刻等。

④秋波:秋天的水波。縠(hú):形容水面轻轻波动的样子。

⑤晓气:清晨的雾霭。万重岚:浓重的山岚。

⑥去处:目的地。风采:风度、气度。这里指诗人的才华或气质。

⑦猿啼:猿猴的叫声。棹(zhào):船只上划桨的工具。

⑧蛇挂:形容树藤缠绕在树上。庵:寺庙。

⑨许国:为国家效力。辞苦:推辞艰苦的工作或任务。

⑩思亲:思念亲人。欲进甘:希望得到甜蜜的滋味。

⑪徼路:偏僻的道路。客悰(qíng): 旅途中的情趣或心情。迷:迷失。徼路迷踪:迷失道路。

⑫归梦:回到家乡后的梦想。趁江潭:沿着江河游玩。

⑬离骚:本为屈原所作的长篇抒情诗,这里借指诗歌作品。晚:这里指晚年。

⑭掀帘:推开窗户。颂:歌颂、赞美。再三:多次。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夔门时所作。夔门古称“铜梁”,故又称作《铜梁县》。

首联:“铜标犹未睹,水道指关南。”意思是说,铜梁县的水标还未能看见,但我知道那是通往关南的地方。关南即四川东部一带地区,当时正是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

颔联:“有地皆垂蔓,无林不是楠。”意思是说,凡是我走过的地方都有藤蔓植物,没有哪片树林里不长楠木。这里的铜梁县就是诗人所走过的,所以用铜梁县代指自己的经历。

颈联:“秋波千里縠,晓气万重岚。”意思是说,秋季的时候江水荡起层层波澜,而早晨的时候则弥漫着层层山岚。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在铜梁县所见到的景象,也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

尾联:“去处将风采,行囊尽药担。”意思是说,我现在要去的地方将展现我风采,我的行囊已经装满了药物。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旅程的期待和信心,同时也显示了他的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门时期的作品之一,通过描绘自己在铜梁县的经历以及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生活、自然以及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