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山程困仆夫,即看晚日送啼乌。
隔溪欲就人家宿,□子然刍引去途。
注释:雨后,山行艰难困仆夫;晚日送啼乌,天色将晚。隔着溪想就人家宿,主人却让仆人去引路。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雨后山行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对生活有着深刻感受的情感。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富有哲理。
雨后山程困仆夫,即看晚日送啼乌。
隔溪欲就人家宿,□子然刍引去途。
注释:雨后,山行艰难困仆夫;晚日送啼乌,天色将晚。隔着溪想就人家宿,主人却让仆人去引路。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雨后山行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与自然融为一体,对生活有着深刻感受的情感。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富有哲理。
【注释】 1. 天南:指今云南省,因地近南诏而称。烽燧:古代边塞报警的烟火。 2. 幕府:将军的府邸。精兵:善于作战的军队。 3. 猿啼:猿猴的叫声。新秋泪:秋天到来时猿猴悲鸣的哀伤之泪。 4. 虎啸:虎的吼声。白日声:在白天听到的虎啸。 5. 深树夹山通使路:深树林子夹着山路通向朝廷的使者之路。 6. 重岚:层层的山雾。入户湿行旌:山雾湿润了使者的旗帜。 7. 浮生踪迹浮名里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怀人的诗。首联写诗人远游归来,与故人相见;颔联写诗人在故人家中作客,见友人家珍玉,思友人如玉;颈联写故人不在家,而诗人又远离故人,思念之情更浓;尾联写诗人思念故人,归乡心切。 【答案】 译文: 我像王乔一样轻捷地乘着凫雁高飞,碧云之下,我正从苍梧山下来。 故人不在,不见蓝田玉,但有新句还传沧海珠。 秋露重时草上的水痕点点,风高树杪暑气熏蒸。 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
【注释】 1. 龙州:即今广西的龙州县。 2. 瘴(zhàng)疠:南方山区的湿热,多瘴气和瘟疫,称为“瘴疠”。 3. 清川:指清澈的溪流。 4. 不入风波路:意即不经历波涛汹涌、风高浪急的河流。 5. 安知瘴疠天:怎么知道瘴气弥漫的天空呢? 6. 有云山作雨:有山间云雾聚成雨,是雨前的景象。 7. 无火夜生烟:没有火光,夜间能闻到烟味,说明有火源存在;但此处应指瘴气熏人。 8. 村酒能袪毒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火满黄昏路,山间不计程。 - 注释:在黄昏的暮色中,道路上的灯光已经点亮,照亮了归家的路。 - 译文:夕阳西下,黄昏的灯火照亮回家的路,山路蜿蜒曲折,但并不计算行程距离。 2. 人从绝徼至,舟趁顺流行。 - 注释:人们从遥远的边境地带来到这里,船顺着水流的方向行驶。 - 译文:人们跋山涉水,跨越边境来到这;船随着江水顺流而下,轻松前行。 3. 客日从今短,归心自此轻
【注】镇南关在今广西崇左市。昭德台在南宁。 山设重重险,关门阁道开。 皇恩随地到,使节自天来。 远眺穷蛮域,高登儗凤台。 至今铜柱下,犹有伏波才。 译文: 重重山峰构成了层层险阻,但那重重的关口和道路却已经开通了。 皇恩普照大地,使节从天而降。 远眺可以看见远方的蛮荒之地,我登上了象凤凰一样的台子。 如今在铜柱之下还保存着当年诸葛亮留下的伏波之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顶昭德台后的感怀之作
【注释】: 万里怀归客,三年薄宦情。 - 万里:形容距离很远,表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薄宦:指微薄的官职,表示诗人在仕途上的不顺心和辛苦。 瘴云秋树白,烟月夜溪清。 - 瘴云:指南方湿热的气候,使树叶呈现出白色。 - 烟月:指夜晚的月光,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 溪清:指清澈见底的小溪,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愁益羁人瘦,嘶听倦鸟惊。 - 愁:指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清晓天边色,奇峰一点寒 注释:清晨的天色,天边的景色显得格外清新。在这美丽的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耸立在天地之间的一座奇峰,它的轮廓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 - 独寻西粤秀 注释:诗人独自寻找着广东(西粤)地区的美景。这里的“秀”指的是秀丽、美丽。 - 乍向北流看 注释:突然之间,诗人的目光转向北方
深入普歹觅山来 深入普歹觅山来,指的是进入普歹觅山进行探险。 秋气入山清,肩舆鸟道行。 秋天的山间气息清新,乘坐着轻便的轿子沿着鸟道行走。 去程难计里,过地不知名。 去程难以计算距离,路过的地方无法得知名称。 云到衣裳湿,烟销竹树轻。 云雾降临时衣裳变湿,烟雾散开后竹树变得轻盈。 夕阳青似染,复见万峰迎。 夕阳的余晖如同被染成青色,再次看到群山迎面迎接。 注释:普歹觅山:位于云南景谷县
幽栖官阁静,钟鼓动江滨。注释:在深山的官舍静悄悄地居住着,听到外面传来的钟声,又看到江边有鼓声。 风雨初长夜,乾坤未老身。注释:此时正遇上风雨交加,天昏地暗,但自己却还年轻,身体还健壮。 思君千念起,作客二毛新。注释:想到你时,心里总是涌起千言万语,而自己却已两鬓斑白,像做客一般。 才华拟洛神。注释:常常写诗寄托哀思,我的才华堪比洛水之神的神女
晓行之冯祥 高旌拂秋露,遥出岭云西。 不辨山中树,来听雨后溪。 峰端知地迥,木末见天低。 毒瘴蛮方路,行行转自迷。 注释: 晓行:早上出行。 冯(fén)祥:即冯子华,字茂世,唐代诗人,有《春游》诗。 旌:旗。 “高”二句:指早晨行走在秋天的露气中,远远望去,云雾缭绕的山峰向西延绵而去。 不辨:分辨不清。 “峰端”二句:指站在山巅,只见远处的山峰与大地相连,而树木的梢头却显得低矮。 “毒瘴”二句
【注释】 ①铜标:古代在水路交通要道上立的铁柱,用来标志渡口。 ②关南:泛指南方,这里指长江以南。 ③垂蔓:藤蔓植物,攀爬在树木上。楠木:一种珍贵的木材,常用于制作家具、雕刻等。 ④秋波:秋天的水波。縠(hú):形容水面轻轻波动的样子。 ⑤晓气:清晨的雾霭。万重岚:浓重的山岚。 ⑥去处:目的地。风采:风度、气度。这里指诗人的才华或气质。 ⑦猿啼:猿猴的叫声。棹(zhào):船只上划桨的工具。
【注释】: - 骚坛总俊豪: 指诗人的诗词造诣高超,如同古代楚国的屈原。 - 乘兴访同袍: 指作者与友人相约出游,共同享受快乐。 - 霜重马蹄滑: 描述天气寒冷,霜雪厚重,使得马匹行走困难。 - 日来山影高: 形容时间已经过去,太阳升高,山的影子更加清晰可见。 - 野青芜染路: 描述道路两侧野草丛生,覆盖了原本的道路。 - 江白雪铺涛: 形容江水波光粼粼,如同白色的雪覆盖在波浪之上。 -
归老家人旧,穷居地亦偏。 愁多需酒散,病久枕书眠。 两鬓霜中镜,孤舟江上天。 耆英如可会,洛社在何年。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诗人薛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归老家人旧:表达了诗人回归故里,面对亲人时的感慨之情。 2. 穷居地亦偏:反映了诗人在偏远地方生活的孤独感。 3. 愁多需酒散:描绘了诗人因忧愁而饮酒解闷的情景。 4. 病久枕书眠
【注释】 日午:中午,太阳正午。 行旌:指出行时所持的旌旗。 羿村:传说中的地名。 羿蛮:传说中的人物,相传是后羿的后裔,因善于射箭而著称于世。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恭敬。引:带领、引导。 乔木:高大的树木。 指点:用手指示意。 云头:云的顶部,这里比喻山巅。 剑门:地名,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是通往巴蜀的要道。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行途中经过一个名叫“羿村”的地方时所作诗篇
【注释】 1.秋山:秋天的山峰。 2.晓:天刚亮的时候。 3.树鸣:树上有鸟儿啼叫。 4.愁路险:担心走路的危险。 5.向高行:向着高处行走。 6.肯:岂,难道。 【译文】 清晨我沿着山路行走时听到鸟鸣声,哥哥仔细地分辨着那声音。 秋天的山上清晨雾气清清,树上有鸟儿双双在深处啼叫。 这哪是担心走路的危险啊!怎会教人仔细地向高处行走? 【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秋日行山途中所闻所见之景
止山寨 地无五谷与桑麻,欲觅人烟未有家。 夜半月明山鬼啸,风吹竹户灭灯花。 注释: - 五谷:泛指各种农作物。 - 桑麻:指养蚕的植物,也泛指农事。 - 人烟:指人类居住的地方。 - 月明:明亮的月光。 - 山鬼:指山林中的鬼怪或精灵。 - 竹户:用竹子做的门或者窗户。 - 灯花:蜡烛燃烧时产生的花纹状火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孤寂的场景。首句“地无五谷与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