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珠不易探,至理不易论。
端木称达者,性道犹弗闻。
五十知天命,玄圣有遗言。
区区事末学,役役劳其身。
葩藻灭素质,声利迷心源。
有若亡羊客,秪见岐路分。
何当息冥升,来复求其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六》。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骊珠不易探,至理不易论。
    注释:骊珠是指珍贵的珍珠,这里比喻难得的道理和真理。至理是最高的道理。

  2. 端木称达者,性道犹弗闻。
    注释:端木是古代的一个姓,这里的”称达者”是指自诩为通达的人。性道是本性和道理,弗闻表示不理解或不听从。

  3. 五十知天命,玄圣有遗言。
    注释:天命是指人生的终点,玄圣指的是神秘的圣人。遗言是指前人的遗留下来的言论或教诲。

  4. 区区事末学,役役劳其身。
    注释:区区是微不足道的意思,末学指的是末流之学,即那些琐碎的学问。役役表示忙碌劳累。

  5. 葩藻灭素质,声利迷心源。
    注释:葩藻是指花朵和彩藻,这里比喻浮华不实的东西。声利是指名声和利益,迷心源表示迷惑了内心的根源。

  6. 有若亡羊客,秪见岐路分。
    注释:有若是指孔子的学生有若,亡羊客是指迷失方向的旅人。岐路分表示岔路口,比喻事物复杂多变,难以分辨。

  7. 何当息冥升,来复求其根。
    注释:息冥升是指消除心中的迷茫和困惑。来复求其根表示回到根本上来寻求答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真谛和学问追求的态度。作者认为真正的道理和真理是难以探寻的,而表面的言辞和行为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本性。他批评那些自诩为通达的人,实际上并不理解或接受真正的道理。作者认为五十岁的人应当明白自己的天命,即生命的终点,而那些追求名和利的人则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最后,作者表达了一种回归本源,寻求真理的愿望。整首诗充满了哲学意味,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学问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