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称善御,时方尚诡遇。
季子洛阳归,张仪关中去。
佩印夸乡里,驱车塞道路。
说合从与横,而取贵将富。
孟轲陈王道,反为迂阔误。
已哉无复言,远矣哲王寤。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诗句释义
- 王良称善御:
- 王良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擅长驾驭马车的人。他的名字与“善御”相结合,表达了他对驾驭技术的高度熟练和精湛技艺。
- “称”在这里表示赞扬或自诩。
- 时方尚诡遇:
- “时方”指的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 “尚”表示追求或崇尚。
- “诡遇”意味着不寻常的机会或遭遇。
- 季子洛阳归:
- “季子”指春秋时期的季札。
- “洛阳”是当时的一个著名城市,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 “归”表示返回或归来。
- 张仪关中去:
- “张仪”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以其机智和谋略著称。
- “关中”指的是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楚国或其他地方。
- “去”表示离去或离开。
- 佩印夸乡里:
- “佩印”表示佩戴官印,暗示其官员身份。
- “夸”意为夸耀或炫耀。
- “乡里”指的是家乡或地方。
- 结合上下文,可能是指他在家乡或地方上炫耀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 驱车塞道路:
- “驱车”表示驾车行驶。
- “塞道路”意味着堵塞交通的道路。这可能是因为他的车流量过大,导致道路拥堵。
- 这个表述可能暗示了他在政治或军事上的权势和影响力。
- 说合从与横:
- “合从”和“说横”是两种不同的外交策略。前者指的是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敌人,后者则是通过游说或武力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 这些外交策略可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或权力。
- 结合上下文,可能是指他在政治或外交场合中运用这两种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而取贵将富:
- “取”表示获取或取得。
- “贵将富”可能指的是贵族和将领们因为得到他的支持而变得富有。
- 这个表述揭示了他在政治或军事领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 孟轲陈王道:
-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 “陈王道”意味着阐述或讨论君王之道。
- 这个表述可能是指他在政治或道德层面上提出了一些关于统治和治理的观点。
- 反为迂阔误:
- “反”表示相反或反驳。
- “迂阔”指的是迂腐或不切实际。
- “误”表示错误或失误。
- 这个表述可能是指他的某些观点或做法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导致在实践中产生了问题或误解。
- 已哉无复言:
- “已哉”意味着已经如此或无可奈何。
- “无复言”表示不再说话或不再提及。
- 这个表述可能是指他已经无法再改变什么,只能接受现实或放弃努力。
- 远矣哲王寤:
- “远矣”意味着远离或无法触及。
- “哲王”指的是明智而有远见的君王。
- “寤”表示觉醒或醒悟。
- 这个表述可能是指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开始寻求改变或改进。
译文
虽然有如王良这样的好驭者,但人们仍然追求诡遇。就像季子一样,他回到了洛阳,张仪也离开了关口。他佩戴官印,在家乡炫耀他的权势,驱车在路上堵塞交通。他谈论的是合从和横行的策略,而获得了高贵将领的财富。孟子曾试图阐述君王之道,但反被认为太过迂腐和错误。现在,王良已经无法再说什么,只有遥远的智者才醒悟过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权臣的风采和他所引发的社会现象。诗中通过对比王良的技艺与世俗的追逐,展现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中的每个角色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王良的形象代表了高超的技能和智慧,而季子、张仪等人则反映了权力的追求和虚荣心。孟子的言论则体现了儒家对于道德和政治的理想主义追求。最后,诗人以“已哉无复言”和“远矣哲王寤”来表达对于这种风气的批评和警示,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反思和觉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