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来行堤上,春气薰人心。
宛转湖山曲,隐映花树林。
芊绵草抽绿,蒙茸柳垂金。
鸣鸟何间关,纤鳞或浮沉。
生物方总总,大化亦骎骎。
当时浴沂者,乐意不可寻。

注释:

  1. 拟古:模仿古代诗歌的风格。
  2. 其十一:这是第41首,即《拟古诗》的第十四篇。
  3. 时来行堤上:时来,偶然;行,行走;堤,堤岸。意思是说,偶然走到堤岸上,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
  4. 春气薰人心:春天的气息使人心感到温暖和舒适。
  5. 宛转湖山曲:湖山曲折蜿蜒。
  6. 隐映花树林:隐隐约约地映照在花林之中。
  7. 芊绵草抽绿:芊绵,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抽绿,指草木开始变绿。
  8. 蒙茸柳垂金:蒙茸是指柳树枝叶繁茂的样子;垂金,指柳枝下垂像金色。
  9. 鸣鸟何间关:间关,声音婉转。
  10. 纤鳞或浮沉:纤鳞,细小的鱼;浮沉,在水中上下浮动或沉浮。
  11. 生物方总总:生物,指各种生物;总总,众多的意思。
  12. 大化亦骎骎:大化,大的造化;骎骎,迅速前进的样子。
  13. 当时浴沂者:当时,指过去;浴沂,指游泳;者,代词,代指当时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观察和感悟,将春天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画卷中。
    诗的开篇“时来行堤上,春气薰人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在春天的某个时刻,走在堤岸上,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的情景。这里的“春气”指的是春天的气候和气息,而“薰人心”则表达了春天的气息给人带来的愉悦和舒适。
    “宛转湖山曲,隐映花树林”,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湖山和花树林的美丽景象。这里的“宛转”形容湖山的曲折蜿蜒,而“隐映”则表达了花树林在湖水中的倒影,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芊绵草抽绿,蒙茸柳垂金”,诗人继续描绘了春天的植物景观。这里的“芊绵”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而“抽绿”则表示草木开始变绿。至于“蒙茸柳垂金”,则是用来形容柳枝下垂的样子,如同金色一般。
    “鸣鸟何间关,纤鳞或浮沉”,诗人又转向了动物世界。这里的“鸣鸟”指的是鸟儿的声音,而“间关”则表达了它们声音婉转的样子。至于“纤鳞”,则是形容鱼儿游动的样子,而“浮沉”则表达了鱼儿在水中上下浮动或沉浮的状态。
    “生物方总总,大化亦骎骎”,诗人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这里的“生物”指的是各种生物,而“总总”则表示众多的意思。至于“大化”,则是比喻大自然的造化和变化。而“亦骎骎”,则是表达大自然的变化和进展是迅速而不可阻挡的。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