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洪渊鸟茂林,从来谁识古人心。
五湖高兴应难及,三径清风不可寻。
希复卿云光舜日,几调元气作商霖。
独惭愚老归休晚,犹抚遗编慨古今。

【注释】

天顺元年:明朝皇帝朱见深(1448-1487)即位的年号,即公元1457年。

六月初十日:指诗人告老还乡之始期。

上章:古时臣子奏事于天子前,先陈其辞,然后以书奏之,叫做“上章”。

未允:未被批准。

十一日:指告老回乡的第七天,即初十之后又过了九天,也就是十二日。

十三日:指告老回乡的第九天,即初十、十一两日之后又过九天。

二十四日:指告老回乡的第十九天,即初十、十一、十二日之后又过九天。

蒙允:得到许可。

舟中:指在回家的船上。

赋:这里指作诗,是古代一种文体。

七首:指《舟中七律》。

其六:指《舟中七律》中的第六首。

洪渊:指大湖。

茂林:繁盛的树林。

古人:指隐逸之人。

五湖:指太湖。

高兴:高兴的心情。应难及:应当是难以达到。

三径:三条小路。清风:指清雅的风气。

希复:希望复兴。

卿云:指唐玄宗李隆基,因唐玄宗曾自比为“紫微垣中卿”,故称他为“卿云”。光舜日:使太阳重放光彩。

商霖:指久雨。商音,古乐十二律之一,属阴声,与角、徵、宫、羽相对。

愚老:自称。归休:回家休息。晚:指年纪已高。

遗编:指遗留下来的书籍。慨古今:感慨历史。

【赏析】

这是一首归途中写的诗。这首诗写于明代天顺元年(1457)六月至十一月之间,当时作者告老还乡,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考虑和等待,终于获得准许离京回乡。诗人在归途中心情舒畅地写下了这首《舟中七律》。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却能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深邃的思想,反映了封建士大夫追求自由、向往清静生活的矛盾心理状态。

第一联:“鱼在洪渊鸟茂林,从来谁识古人心。”意思是鱼儿在浩淼的大湖里,鸟儿栖息在茂密的树林里,自古以来谁能了解隐居者的心意?这两句从眼前景物引出对隐居者的同情。作者通过写鱼、鸟,比喻自己像鱼、鸟一样远离尘嚣,过着隐居的生活。

第二联:“五湖高兴应难及,三径清风不可寻。”意思是五湖的美景我高兴得难以比拟,三径的清风我寻找不到。这两句表达了隐居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五湖,泛指太湖等湖泊;三径,泛指庭院中通往居室的小路。这两句诗用典,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清幽之美。

第三联:“希复卿云光舜日,几调元气作商霖。”意思是希望能够使君王像恢复唐朝那样重振朝纲,几经努力终于使国家恢复了元气,并造成了久雨之灾。“希复”指恢复,“光”指发扬,“卿云”指唐代名相张九龄,因唐玄宗自比“紫微垣中卿”,故称张九龄为“卿云”,后用以指代贤人。“几调”指几次调整,“元气”指国家的元气,“商霖”指久雨,这里借指朝廷政治黑暗造成的社会灾害。这两句诗运用典故,写出了隐居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不满。

第四联:“独惭愚老归休晚,犹抚遗编慨古今。”意思是只有惭愧自己年事已高才回家养老,仍抚摸着遗留下来的书册感叹古今。“独惭”指自己感到惭愧,“愚老”即老年,“遗编”指遗留下来的书稿,“慨古今”意为感叹古今。这两句表达了隐居者对人生、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思考。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