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帽昂昂紫绮裘,宦情羁况一天秋。
马从庾岭梅边过,人向金陵辇下游。
毛遂才高终脱颖,仲宣赋好莫登楼。
倘应前席苍生问,百粤尘清瘴厉收。
这首诗是作者的侄子陈彦昭入朝觐见时,诗人所写。诗中通过描写侄子赴京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侄子的关怀和鼓励,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乌帽昂昂紫绮裘,宦情羁况一天秋。
- 乌帽:黑色的帽子。昂昂:形容帽子挺拔的样子。紫绮裘:紫色的皮衣。这里指官员的服饰。宦情羁况:形容官员的公务繁重、心情烦闷。一天秋:一天之中,秋天的气息。这里比喻仕途上的种种艰难困苦。
- 注释:诗人用“乌帽”和“紫绮裘”描绘了侄子的装束,暗示他的身份地位。接着用“宦情羁况”来形容侄子的心境,表达对他的关心和担忧。最后用“一天秋”暗喻仕途上的艰辛与不易。
马从庾岭梅边过,人向金陵辇下游。
- 马从庾岭梅边过:描述侄子乘马从庾岭边的梅花旁经过的情景。庾岭:位于江西境内的一座山岭,因晋庾亮居此而得名。梅边:指庾岭边的梅花盛开,景色优美。人向金陵辇下游:形容侄子乘坐轿子从金陵(今南京)方向流连忘返,留恋不舍。金陵:古都南京,又称金陵。辇下游:指侄子在金陵逗留期间的游历。
- 注释:诗人用“马从庾岭梅边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同时表达了对侄子的依依不舍之情。而“人向金陵辇下游”则展现了侄子在南京的游览经历。
毛遂才高终脱颖,仲宣赋好莫登楼。
- 毛遂才高终脱颖:引用战国时期毛遂的故事,意指侄子虽然才华出众,但最终能够成功出人头地。脱颖:形容才能出众,脱颖而出。仲宣赋好莫登楼:借用三国时期祢衡的典故,意指侄子如果才华横溢,就应该勇往直前,不要拘泥于世俗的眼光,不要害怕挑战。赋好:指文采斐然,才华出众。登楼:登上高楼,引申为挑战困难,实现理想。
- 注释:诗人用这两个典故寓意侄子应该自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事业,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
倘应前席苍生问,百粤尘清瘴厉收。
- 倘应前席苍生问:假设侄子有机会回答皇帝的询问。前席苍生问:指皇帝的提问。苍生:泛指百姓。这里指皇帝。
- 注释:诗人希望侄子有机会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出一份力。同时,也希望侄子能够带领民众一起战胜困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赏析:整首诗通过对侄子入朝的场景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关心和期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