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室失其驭,所资惟贤豪。
谢公负雅量,人士归皋牢。
声乐自满耳,举世方惊涛。
安能缩首尾,共作寒虫号。
清颜照木石,东山为增高。
肥水了大事,馀算曾无劳。
高崧岂具眼,嘲戏同儿曹。
【注释】
①晋室:指东晋。谢安,字安石,是东晋有名的宰相和诗人。“所资惟贤豪”句,意思是说东晋之所以能维持三百年的基业,全靠有像谢安那样的贤豪。
②谢公:指谢安。“人士归皋牢”句,意谓谢安门下聚集了一大批才学之士。“皋牢”是古代一种驾车的器具,这里比喻贤人。
③“声乐自满耳”句,意思是说人们沉醉于歌乐之声,没有听到忧患之音。“惊涛”句,意思是说当政者沉溺于声色犬马,以致天下大乱,如惊涛骇浪。
④“安能缩首尾”句,意思是说那些当政者怎么能缩头缩脑,与寒虫一样发出哀鸣呢!“寒虫”是古代的一种小虫,常在冬天发出凄厉的叫声。“共作寒虫号”句,意思是说那些当政者怎么能缩头缩脑,与寒虫一样发出哀鸣呢!
⑤清颜(yán)照木石:意谓谢安的清亮俊美之貌可以与木石媲美。“东山”句,意思是说谢安退隐之后,仍能保持高洁的品格,为后世树立榜样。“增高”句,意思是说谢安虽已年老,但志向仍然不减当年。“肥水”句,意思是说谢安晚年在淝水之战中取得辉煌胜利,使东晋得以保全。“馀算”句,意思是说谢安的余生已经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事了。“曾无劳”,即“何尝劳”。
⑥高崧(zōng)岂具眼:意谓高崧对世事没有洞察力。“嘲戏”句,意思是说高崧对时事的态度就像小孩子一样天真幼稚,不能辨别是非曲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作者通过历史典故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前四句是第一段,写东晋时期以谢安为代表的一批贤豪人物的出现,为东晋的稳定和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五、六句到第八句是第二段,作者借古人之口,讽刺了当时一些政治昏君、奸臣、权臣、佞臣的骄奢淫逸,沉溺声色的丑态。第九、十、十一、十二句是第三段,作者借古人之口,歌颂了谢安等贤豪人物功成名就之后仍不忘报国为民、退隐山林的高尚品德。最后三句是第四段,作者借古人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认为应该像谢安那样,在功成身退后,依然能够为百姓造福,成为万世师表。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凝炼,意境深远。它既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