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四月雨,并遗东作忙。
盛夏雨不嗣,连月恣恒旸。
邻湖㪺数级,安问陂与塘。
高秋报淫雨,宵昼声浪浪。
山村早焦槁,自无卒岁望。
原田所灌溉,糜烂无登场。
泽农陷巨浸,什一罹死亡。
贫者为耕治,鬻儿营种粮。
乃今益穷迫,骨肉矧异方。
富者忧盗贼,扑劫群虎狼。
向闻司租使,适经川泽乡。
芃芃赏禾黍,讵信愬灾荒。
三农苦复苦,天高难自明。
未论死沟壑,官租何由偿。
仰首向天泣,旻天但苍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下面逐句释义:

  1. 癸未四月,下着细雨,农夫们急忙耕种。
  • “癸未四月”:指的是农历的四月初七。
  • “雨”:指春雨。
  • “东作”:古代农民春季耕田的习俗。
  • “忙”: 忙碌,形容农夫们忙于春耕的情况。
  1. 盛夏时节,雨量减少,连月骄阳似火。
  • “盛夏”:夏季。
  • “嗣”:这里指降雨量少。
  • “淫旸”:过度的阳光。
  • “恣恒旸”:任由炎热的太阳暴晒。
  1. 邻近的湖泊被水淹没了数级,我们哪里还关心水塘和陂地。
  • “邻湖”:周围的湖泊。
  • “㪺”:可能是指堤岸、岸边。
  • “数级”:几级堤岸。
  • “安问”:怎么会问?意思是根本不考虑。
  • “陂”、”塘”:都是人工开凿的水利设施。
  • “高秋报淫雨”:秋天的时候,因为暴雨导致的灾害。
  • “宵昼声浪浪”:夜晚白天雨水不断,声音很大。
  1. 山村早早就焦枯了,没有一年能够指望丰年。
  • “山村”:山区农村。
  • “早焦槁”:早早就枯萎了。
  • “卒岁望”:一年的庄稼收成。
  1. 原田里的庄稼,因为灌溉而遭受损失,无法像往年一样收割上擂台。
  • “原田”:原来的田地。
  • “灌溉”:灌溉农业。
  • “糜烂无登场”:庄稼被泡坏了,没有收成。
  • “糜烂”:泡坏了,比喻庄稼被雨水浸泡。
  1. 农田里的农民陷入了巨大的灾难中,十分之一的人都死于这场灾害。
  • “泽农”: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农民。
  • “陷巨浸”:陷入深重的洪水之中。
  • “什一罹死亡”:十分之一的农民死于这场灾害。
  1. 穷困潦倒的人,为了谋生不得不卖儿鬻女种粮。
  • “为耕治”:为了农耕劳作。
  • “鬻儿营种粮”:卖掉孩子去种粮食。
  1. 现在情况更加困难,家人都在异乡,骨肉之情难以维系。
  • “益穷迫”:更加困苦窘迫。
  • “矧异方”:何况是在外地。
  1. 富人担心盗贼抢劫,纷纷扑向官府,希望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抢走。
  • “忧盗贼”:担心被盗。
  • “扑劫群虎狼”:如同扑击老虎和狼一般。
  1. 听闻朝廷派官员前往各地管理税收,却刚好经过我们这个地区。
  • “司租使”:管理税收的官员。
  • “适经川泽乡”:恰好路过我们这个地区。
  1. 看到那些官家在田间随意赏花,却不知他们背后隐藏着对百姓的祸害。
  • “芃芃”:草木茂盛的样子。
  • “赏禾黍”:赏花,比喻皇帝的好意。
  • “愬灾荒”:诉说灾害。
  1. 农民们再次感到了生活的苦难,天高远,似乎无法看清前方的道路。
  • “三农苦复苦”:农民们的生活再次如此艰难困苦。
  • “天高难自明”:天空很高,但自己看不到出路。

这首诗表达了农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绝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