繄谁融心神,写此万竿竹。
我逐南薰来,炎歊正三伏。
开轩一披襟,洒然在淇澳。
中宵起揽衣,乘月看未足。
高歌武公诗,清风动林麓。

【解析】

1.“题壁间竹”句:在壁间题写竹子的诗句。

2.“我逐南薰来”句:我随着南方暖风来到。

3.“炎歊正三伏”句:酷热的暑气正当三伏天气。

4.“开轩一披襟”句:打开窗子,让衣襟敞开。

5.“洒然在淇澳”句:潇洒自在地在淇滨徜徉。

6.“中宵起揽衣”句:深夜起床,撩起衣服。

7.“乘月看未足”句:趁着月光观赏不够。

8.“高歌武公诗”句:高声吟咏着武侯的诗歌。

9.“清风动林麓”句:凉爽的微风吹拂着山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山中题壁时写的。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山中夏日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他内心的感受。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清幽,富有诗意。

首联“繄谁融心神,写此万竿竹”。诗人在山中题写了万竿竹子的诗句。“繄谁”,即“于何”,哪里的意思。诗人面对万竿翠绿挺拔的青竹,心中涌起一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于是挥毫写下这四句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颔联“我逐南薰来,炎歊正三伏”,承接上联,诗人说自己是跟着南方的暖风来到这里的。这里“南薰”指夏天炎热的风。“歊”,同“炎”。诗人说,炎热的暑气正当三伏天气。

颈联“开轩一披襟,洒然在淇澳”,承接上联,写自己打开窗户,让衣襟敞开,在淇河岸边畅游的情景。诗人以淇水为背景,尽情享受夏日的风光。

尾联“中宵起揽衣,乘月看未足”,承接颈联,写诗人半夜起来,撩起衣襟,借着月光欣赏美景的情景。“中宵”“未足”点明时间、地点和动作,突出诗人欣赏山水之美的兴致之浓,情感之真。“乘月看未足”一句,既是诗人赏玩景色,也是诗人自得其乐的表现。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清幽,富有诗意。诗人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自己内心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