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尘晓雨乍霏微,落絮游丝总不飞。
绝巘路通行委曲,大江帆远见依稀。
云中绛阁初疑画,洞口青苔欲上衣。
拟借岩房留信宿,隔林啼鸟谩催归。

【注释】

清尘:清晨的雾气。晓雨:清晨的小雨。霏微:细密、细小。落絮游丝:指春天飘飞的柳絮和飘荡的蛛丝。总不飞:始终不飞走。绝巘:极高之处。大江帆远:远处的大江上的帆船。云中绛阁:云中若隐若现的山阁,绛阁即绛山之巅。洞口青苔欲上衣:洞口的青苔似乎在给登山的人披上外衣。拟借岩房留信宿:打算借用山洞里的客房住一晚上,以便再出发。隔林啼鸟:从树林里传来的叫声。谩催归:徒劳地催我回家。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以清新秀丽的诗句描述了自己游览牛首山并献花岩时所见美景。

首句“清尘晓雨乍霏微”点出了出游的时间——清晨。清晨的空气中夹杂着雨气,雨后大地显得格外清新。“清尘”二字,既写天气,也写人的心境。“晓雨”则表明诗人是在早晨出门的。“乍霏微”,是说雨刚下不久,雨幕刚刚降临。“霏微”,指细小而稀疏。

第二句“落絮游丝总不飞”写景中寓情。诗人想,这春末夏初的时候,柳絮和游丝都是随风飘荡的,但是,它们却始终不会飞起来,因为那风力太小了。诗人用“落絮游丝总不飞”来比喻自己的仕途坎坷。

第三、四句描绘出一幅极为优美的画面。“绝巘路通行委曲,大江帆远见依稀”两句,诗人先写远景,然后才写近景。他首先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然后是一条蜿蜒曲折通向山中的小路。在这幽深的山谷之中,远远地可以看到大江上的船只,它正缓缓前行,帆影已经模糊不清。“绝巘”指极高之处。“大江帆远”指远处的大江上的帆船。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景象放大到极至,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五、六句又回到眼前景色。“云中绛阁初疑画,洞口青苔欲上衣”两句,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虚入实,写出了他所见到的景物。诗人看到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上,隐隐约约有一座山阁;山洞口有绿草如茵,青苔欲生。“绛阁”是指山间的楼阁,“绛”字用得十分巧妙,它既是山的颜色又是楼阁的名字,给人以美的享受。“欲上衣”则写出了山洞口的青苔给人带来的亲切感,使人觉得它好像是在为登山人披上了一件外衣。诗人在此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

最后两句“拟借岩房留信宿,隔林啼鸟谩催归”进一步描写了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他想在这座山洞里借宿,但又怕打扰了山林中的动物们;于是,他便听任那些鸟儿在树林中鸣叫,自己便匆匆离去。“拟”,打算的意思。“谩”,徒然的意思。“啼鸟”即“林鸟”。

整首诗语言清丽明快,意境优美动人,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